乡村志涓子半夏时光之母亲帮我剥半夏

(图片来自网络)

母亲帮我剥半夏

文/涓子

夏日悠长,每每清风拂窗,母亲剥半夏的情境犹在眼前:沐着盛夏炽烈的日光,母亲坐在老槐树下剥半夏,粗黑的手翻转搅动着,嫩白珠圆润的半夏颗“砰砰”脱离粗糙的皮,在母亲的手指间挣脱出来,跳进地上的小水盆或小竹箩里,沉浮,滚动。

以前不晓得半夏的药用价值及相关常识,只是牢牢记着它的模样。后来专门去网上查阅关于半夏的诗词和记载,发现真正描写半夏药材的诗词甚少,只找到了清代赵瑾叔这首《本草诗》: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聋。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又有详细批注,把半夏的药性描述的详尽生动,特意将原注抄录如下:半夏味辛温有毒,入心脾胃三经。半夏二月生苗,得一阴之气而枯。生于阳,成于阴,故能引阳气入于阴。发表开郁,下气止呕。除湿痰,利二便。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和胃气而通阴阳。治一切脾湿之症,为除湿化痰,开郁发表之品。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必须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孕妇忌用,恐堕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总主诸痰,验证佐助。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栝楼、海粉;寒痰清,湿痰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汗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胜水故尔。苟无湿者,均在禁例。古人立半夏有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

原来半夏有这般神奇的疗效,所以后来有人专门租地种半夏,当然,以上描述当属医家术语,自然是那时我们这些老百姓所极度陌生的,也是很少深究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zz/5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