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轻安姜的药用价值

其实,姜并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它还是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姜的繁体字为“盖”,据《说文解字》记载:葺作菠,称它是“御湿菜也”。王安石的《字说》认为: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蓝。从这个意义看,姜的得名,似乎主要还是根据其医疗保健功效而来。

中国人民以姜作药用,历史久远,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姜对人体具有发表、散寒、去湿、化痰、温中的功效,是治疗风寒、感冒、呕吐、喘咳、腹胀、泄泻等病症的良药,并且还能解除半夏等药物之副作用以及不洁的鱼蟹食物之毒。

姜的临床医疗方法和价值,历代文献均有不少记述。汉代中药名著《神农本草经》里,载明姜的“温中止血、出汗、逐风”等功用,能治疗胸闷咳逆、湿痹、受冷腹痛、腹泻等疾患,久服去臭气。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载说,内服姜汤,可医治霍乱腹胀而欲吐却吐不出、欲泻又泻不下的患者,盛赞姜为“呕家圣药”。明代·李挺在《医学人门》中强调:“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癖也。”中国民间历来有采用炒姜末煮红糖汤调理产妇之习俗,此为其主要用意之一。

由于姜在医疗上具有多方面功效,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用姜防治疾病的经验也极为丰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一次旅游途中因感受风寒致病,结果自用姜汤治愈。此事曾被记于他的《游记》之中:“初四日,……是晚予病寒未痊,……初五日早,令顾仆炊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复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鲁迅在写作生涯中,曾多次采用姜汁医治自己的胃痛、腹痛获效,在其《日记》中可见者有:年n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同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服之。”

用姜治病,内服与外敷,常有殊途同归之妙。对于因饮食失调而致之腹痛难忍者,(肘后救卒方》介绍在内服姜汤的同时,把姜捣成糊状外敷于疼痛处,能提高治疗效果。该书还首载“隔姜灸”方法,施行艾灸时,在穴位上放置一分厚的生姜片,能同时获得艾疗与姜治的功效,对医治虚寒病症尤为合适。

姜除了可单独作药用,还能同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所组成的方剂,不胜枚举。被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擅用生姜同其他药物配成为许多方剂,其中如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治疗产妇身体虚弱,腹中绵绵作痛,效果颇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o/10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