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生姜可以说是无人不晓,路人皆知,但是作为一种中药,重用生姜治病可能知道和会用的人不多。其实生姜是一味有很大作用的好药,用得对,在临床上经常能起到治大病、医大疴的作用,所以有必要为其浓彩重抹地说一说。
生姜古称百辣云、因地辛,又有炎凉小子之称。关于生姜之出典,按照王安石《字说》云:“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公元3世纪,我国的生姜传入日本,被称作“吴国山椒”。生姜可谓是极为常用的调味品,正如明.李时珍所说:“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诸如“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等等,民间有关生姜的俗语和传说更是举不胜举,无非说明常吃生姜具有温中暖胃、祛病养生的作用,但是生姜更大的作用还在于治病。如果是学中医的,而且还熟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话,就会知道仲景在治腹胀、呕吐、厥寒时,无不把生姜作为重要的药物来用。
《伤寒论》66条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仲景治腹胀重用生姜半斤。
《金匮要略》原文: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原文: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橋皮汤主之。
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原文: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治呕,一升姜汁需要多少生姜啊,后而治呕动则半斤,今人有么?
原文: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伤寒论》条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条原文: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仲景治虚寒厥逆,其中生姜半斤,在其他证条中也屡屡见之。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圣仲景把生姜的作用简直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反观今人鲜有用也,致使一良药屈尊于调味品之中,惜哉!惜哉!
承蒙先圣教诲,我在临床上经常效仿仲景,重用生姜,治顽证呕吐,四肢寒逆,屡收佳效。现举一例示之。
年10月,曾遇一老年患者打呃不停,缘于前两天感冒打了几天吊针,外感一证好了,但留下打呃不止的毛病,已有1周,吃了很多药,也扎了针,用了很多偏方奇法还是止不住,特来请老先生好好看看,用中药治治。
我一看是这病,仅打呃,小毛病好治,大意夸下海口,3剂药解诀。随后,辨证起用套方旋覆代赭汤和丁香柿蒂汤,予之。想当然3天后保险治愈。谁知3天后老者又找来了,说:3剂药吃完了,稍有效,但还是不行。中国老百姓真好,只要信任你,即使不效,还是给你面子。听完老人说毕,我心中感到一阵惭愧,对老人的病大意了,认为是小毛病,没有认真详细辨正用药。
经过认真详细的再辨证,我认为该患者不仅虚,而且还兼有寒饮,舌淡,苔薄白,脉虚弦,抗生素用太多伤了胃阳,导致寒饮上饮,胃气不降。应在方中加重辛温降逆重药,于是续守前方,要求患者回家自购生姜半斤,分2剂加入,再增刀豆15g。老人一听这么多生姜,问是不是说错了?从未听说1剂用这么多生姜的。我说没错,比起种景医圣还差得远。老人半信半疑持药而去。两天后告之,1剂药下去就好了一半,吃完2剂药就不打呃了,问还吃不吃第3剂药了,我说不用了。
仲景先圣不欺我也。药只要对证、量足,无不效如桴鼓。多年的临床使我对重用生姜格外重视,每遇寒逆、呕吐,腹胀诸证,治疗力不从心时,总是想到生姜这个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应用重量,屡屡收效,故撰文宣传一番,切莫小看生姜,高看它一眼吧。
群贤见智录
(1)唐步棋先生是四川名医,擅用经方治疗肺痿。对于寒湿肺痿,常用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甘草干姜汤化裁治疗,方中生姜剂量可用至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李裕怀医生用定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综合征50例,药用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炙甘草、天麻、竹茹、生姜、龙骨、牡蛎等,方中生委用量为30~g,总有效率96%。[《神经精神疾病效方首》]
(3)代云波教授以自拟乌附麻辛桂姜草汤(川乌、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为治疗风寒湿痹之基础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方中生姜(或干姜)用量为30~9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