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方中分析中药生姜半夏茯苓泽泻

01生姜

此文接上期

具体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从经方中探究中药的量效关系——生姜

提要

1

桂枝汤及其类方

少量(相对而言)生姜:用于协助温散表邪,或者调和气血,营卫。

2

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中等或者大量的生姜:借助其辛散之力走其外,使全方的益气养血作用达于体表,补而不滞,专治营卫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疼痛。

3

小半夏汤

吴茱萸汤及桂枝芍药知母汤

大量生姜:生姜与吴茱萸配伍,用量越大,和胃降逆作用越强。

        

02茯苓

具体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茯苓,车前利湿功用的起点分析

提要(非经方):

茯苓利湿起点在中焦——见于补中益气汤,完带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车前子利湿利尿起点在下焦——见于完带汤

03生姜半夏

生姜——治疗恶心而不吐,有健胃之功。

《神农本草经》: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半夏——治疗呕吐得厉害

《神农本草经》:半夏:气味辛,平,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依据

(一)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此方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之胃反,大量用半夏,开结降逆,无生姜。(二)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yue不yue,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生姜汁一升半夏半升此方生姜用量二倍于半夏,且纯用生姜汁,且此证无吐,仅仅为恶心欲吐之态。干呕,yue,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四两生姜半斤同样,此方也无半夏。        

04

茯苓——痰饮心悸,也有治疗眩晕的作用,但弱于泽泻,白术。

《神农本草经》:茯苓: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胸,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ji延年。

泽泻白术——痰饮眩晕

《神农本草经》:泽泻:气味甘,寒,无毒。主治风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就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神农本草经》: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

依据

(茯苓——心悸)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茯苓利水的起点在中焦,此证为中焦有水饮,且有上冲之势,不论是眩晕还是心悸都是水饮向上的证候。因此用茯苓引水饮向下,眩悸则止。(泽泻白术——眩晕)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05

橘皮(一)

二两半: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服。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zhi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此处功用:健胃作用,胃不好,食欲不振。(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

胃虚胀满(气满不能食)

(二)

四两:干呕,yue,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此处:下气(理气),健脾针对食欲不振。(胃虚)

(三)

二升:yue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此处为yue逆重症,yue逆频繁,大量用橘皮,且针对胃虚,气逆。

(四)

一斤: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zhi姜汤亦主之。

橘皮一斤zhi实三两生姜半斤

此方并不痛,但胀闷的厉害。

此处橘皮:重用下气,除气塞。胀闷的厉害,某些地方发闭塞。

橘zhi姜汤:《千金》治胸痹,胸中bibi如满,噎塞,羽如痒,喉中涩燥,唾沫。

因此治疗,噎塞,羽如痒,喉中涩燥,类似梅核气的证候,因此可以应用橘皮。或者半夏厚朴汤可以合用橘皮zhi姜汤。

总结:根据《金匮要略》橘皮可以大量使用。

以上是本人对于中药量效关系的一些思路,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酒漾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o/10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