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到霜降节气了,秋天的最后15天,做好了,冬天补肾才补得进去,做的不好,真的毁一年。
霜降养生真的如此重要吗?真的,因为冬天我们需要好好的养肾补肾,来年春天才有生发之力,才有夏长秋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但现在很多人,一补就是火,补出眼睛红肿、口腔溃疡、长痘痘、嗓子疼;还有些人直接补成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腹泻、食欲不好。为什么会这样,明明身体很虚,却“虚不受补”?因为我们身体里的污浊毒素真的太多了,堵得满满当当的,哪还补得进去?
一寒三浊
造成我们身体瘀堵的污浊毒素,主要是一寒三浊,寒包括体表寒和体内的寒,三浊就是浊气、浊水、宿便这些垃圾。
一补就上火的人,往往是上热下寒,热其实多在肝和心,有肝火、心火,而寒是寒在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比如脾胃、大肠、小肠很寒,大便不好,要么便秘要么腹泻、大便不成形,还会腿脚发凉,这时候你想温补,往往温不到下面,反而助长了上面的火。
因为我们人体的寒热是全身周流的,如果六腑一片寒,往下走的热气被隔绝了,只能往上走。六腑的寒越大,上面就越热。另外,肚子里堆满了浊气、浊水、宿便的人,只会越补越堵,补出痰湿、消化不良、大便不好、没有食欲、肚子胀气等等。
所以说,要想冬天补肾效果好,霜降节气就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我们身体里的一寒三浊。
01
排三浊
浊气、浊水和宿便,这三浊,不是外生之物,是从内而生的,要想完全排干净,就得从源头下手。
1
浊气是什么?
浊气是我们生气的时候强压下的怒火;是遇到烦心委屈事儿,不能及时疏解的郁结;是所想所愿达不到时的紧张焦虑。这股气如果没有正常的通路发出去,只能停留在脏腑,形成浊气,阻碍气血的运行,使血液循环减缓,甚至在体内郁结成块,形成肿瘤。所以有浊气要及时排出。
想哭就哭
心中有怒火,要发泄出来,遇到事了,想哭就哭一场吧,把心里的愤怒、不平、委屈、焦虑哭出来。现代研究表明哭泣可以排毒,中医认为哭能够疏肝解郁。
在能够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面前哭,是最有效的,实在找不到这么个人,自己看一部催泪大片、悲情电影,给自己一个痛哭的理由,哭过你会感觉非常舒畅,反正不能把这些让你不舒服的情绪憋在心里。
太冲穴,情绪管理专家
肝主疏泄,而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也有原动力的意思,也叫「消气穴」,当你生气时、压抑时,按揉太冲穴,从太冲向行间推通,你的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疏泄。
从脚部的太冲穴向行间穴推揉,单方向重复,每侧持续3分钟;一感觉的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有时候推揉时会想哭、打嗝、放屁,这都是浊气排出的一种渠道,是好现象,不必担心,也不用克制,尽情的打嗝放屁哭泣就好。
2
宿便,藏在大肠里的浊物
大便不调的人,最容易有宿便堆积在肠道里,因为平时排不干净,越积越多。体质虚、寒、瘀、燥热、湿气重、久坐不动等好多原因,都会导致便便不能彻底排出。
除了针对体质调理以外,我推荐一个清宿便通用的方法,大多数人都适用。体质调养可参考小程序健康吃啥,根据体质提供饮食、起居、养生内容哦!
推肚子,清宿便
有宿便的人,我建议每天早晚推推肚子,肚子上有脾经、胃经、肝经、任脉、带脉等经络循行,通过推肚子可通经活络,祛除痰湿,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机畅通了,肠道也会通畅。
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双手或者单手都可以。站着、坐着效果更好。用力要柔和,有透过皮肤渗入肚子的力道。隔着薄薄的衣服更容易推。如果有阻滞点诸如硬块、痛点、“气团”或“水槽”,则一定要反复推揉,将其推开揉散。
中里巴人说推肚子是一切慢性病的解决方法,我们的宿便也是日积月累而成,很多人反馈说,坚持推了一段时间,每天都能拉出很多便便,脚底也会出很多水气,有些人会打嗝放屁。其实这个方法不仅排宿便,浊气、水湿都能一起排了。
注意:女性月经期、怀孕时不适合,还有内脏下垂(子宫下垂、胃下垂)的也不适合。
3
浊水是什么?
浊水就是湿浊。正常的水分是滋润身体的,而多余的水分就是湿浊。湿浊不能及时排出去,可以串流到身体的每个地方,容易发生水肿、湿疹、腹泻、咳痰、打鼾、高血脂、脂肪肝等。
一分钟测试你有没有湿浊?1.头发爱出油2.面部油亮3.睡觉留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或大便不成形5.耳内湿(耳禅湿)6.阴部潮湿,女子白带多7.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8.舌苔厚腻,白厚舌苔,说明寒湿,黄腻舌苔说明湿热?排湿浊,山药白扁豆粥+艾灸
脾主运化水液,我们吃进去的饮食,就靠脾的运化,脾胃不好就会生痰湿;吃肉多、吃水果多、爱吃甜腻油腻冷饮等,伤害脾胃后,就会湿气重。要想彻底排湿浊,健脾和祛湿要同时进行,效果才好。
山药白扁豆粥
怀山药25克,白扁豆30克,莲子20克,百合10克,大枣5枚、小米25克煮粥。
怀山药健脾益气、白扁豆健脾祛湿、莲子补脾止泻、大枣健脾补气血、小米健脾补虚,这样组合起来,既健脾祛湿,又益气补血,经常吃能很好的排湿浊,还有助于减肥哦。
不想煮粥的懒人,那就吃八珍丸吧,自古就是皇帝后宫里调理脾胃的食疗方,都是药食同源,长期吃也没有药物的偏性,其中茯苓、薏仁能健脾益气、祛湿;怀山药、白扁豆、芡实则健脾补肾、祛湿利水;莲子、大枣健脾益气、补心安神,对脾胃都是极好的。
吃过的用户反馈很好,吃了一周就大便通畅、胃口好,老司机的父亲连吃三个月,还把打呼噜给治好了呢。
艾灸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
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穴位,有很好的祛湿作用;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脾经的气血物质汇集于此,健脾祛湿的威力巨大;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的交汇之处,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交会于此,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把很多寒湿、湿热一起排出。
艾灸这三个穴位,健脾祛湿的效果也很好,但需要坚持一段时间,一次两次是看不到效果的,把艾灸当成生活常用的养生方法,经常做,也许不久的哪天你会突然发现身体的变化。
02
驱外寒暖六腑
先驱外寒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心为君主之官,肺犹宰相辅佐君主,调治全身。肺是清气,大肠是浊气,浊气要靠清气推出去,如果浊气有瘀堵,清气就推不动,我们可以增强肺的力量,来排污浊之物。
但寒气束肺,肺受寒后,就会被约束,体内的浊气宣发不出去,外边的清气也不能完全吸收到体内,这样身体里气的循环受阻,也就没有动力了,排浊物浊水的能力也变弱,这也是为何有些人感冒受寒后会便秘或腹泻的原因之一。
泡脚祛外寒
泡脚是祛外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一盆热水跑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寒湿,还能降虚火、清热毒,一举多得。寒气重的人,也可以在泡脚水里加点料,比如艾叶、紫苏、花椒、生姜等煮水泡,泡到后背、头皮都微微出汗。有些人泡脚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寒气往外冒,有时会打喷嚏,这都是寒气排出的方式。
立位拉筋法
这个拉筋动作,可以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诸阳之会,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督脉和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也会随着汗液排出,不仅对冬天养肾有好处,对肥胖、便秘、粉刺、色斑也有帮助。
1.找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住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
2.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
3.身体与门框平行,头伸直,双目向前平视;
4.以此姿势站立3分钟,再换一条腿,也站立3分钟。
再清内寒
外寒散掉后,在大力度清中焦、下焦的寒,尤其是脾胃、肠道、膀胱的寒。内寒一解掉,肾的阳气就会增强,对冬天养肾极为有利。因为肾与膀胱经相表里,膀胱经本身没有能量,需要肾的能量支持,如果膀胱经一直需要抵御寒气,就会不停找肾要能量,所以说受寒也伤肾。
肉桂姜枣茶,祛内寒
对于内寒重的人(舌苔发白、经常腹痛腹泻、反复口腔溃疡、胃寒宫寒、经常爱打喷嚏、常年手脚冰凉、不感冒也会流清鼻涕等),推荐煮肉桂姜枣茶喝,可以温中散寒,温补脾胃、下焦的阳气。
生姜10克洗净拍碎,大枣3~5个去核切条备用;肉桂1克,沸水煮20分钟后用来冲泡姜枣,加盖焖10分钟,加少许红糖调味即可。
霜降节气,把身体里的寒气、毒素都排出去,肺气、肾气足了,肠道也通了,人的大循环也通了,不仅补肾效果会好,即便你不补,身体也会自我修复调整哦!
↓↓ 戳原文,排毒一身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