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之诸家解读苏叶生姜香薷

苏叶

《中药学》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处处有之,为一年生之草本,叶之背面皆紫者佳,有香气。茎叶与子皆入药。

味辛,性温,无毒。

紫苏为发表散寒解毒要药,功能降气化痰,发汗祛寒,主伤风寒热霍乱,肺气喘急,心腹胀满,安胎,妇人胎前宜之。

主下气,除寒热,其子尤良。

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角气,通大小肠。

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下气消缓,虚者宜之,主安胎。

紫苏色红味辛香,能散血分肌肉中之寒,枝叶披离,故主散之性多,而主升之性少。苏子—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调中止霍乱,消五膈呕吐反胃,消痰止嗽,利大小便,治肺气喘急。

苏叶—主发散,盂铣曰苏子与苏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宜用子,近世多用以发散风寒,至化痰之力,则不如子也。主散气分之热,如喉为气之海。

苏梗—主顺气表散,汪昂曰,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开郁降气,消痰定喘。

《药性赋》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生姜

《中药学》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淡,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药性论》:使。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药性赋》:用发散以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洁古云:生姜,性温,味辛、甘,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制厚朴、半夏毒一,发散风邪二,温中去湿三,益脾胃药之佐四。东垣云: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物能行阳而散气。又云:生姜消痰下气,益脾胃,散风寒。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又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姜解

属性:将鲜姜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去皮晒干为干姜;将姜上所生之芽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是以干姜为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老而生姜嫩也。为生姜系嫩姜,其味之辛、性之温,皆亚于干姜,而所具生发之气则优于干姜,故能透表发汗。与大枣同用,善和营卫,盖借大枣之甘缓,不使透表为汗,惟旋转于营卫之间,而营卫遂因之调和也。其辛散之力,善开痰理气,止呕吐,逐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气。若但用其皮,其温性稍减,又善通利小便。能解半夏毒及菌蕈诸物毒。食料中少少加之,可为健胃进食之品。疮家食之,致生恶肉,不可不知。

香薷

《中药学》辛,微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被称为夏季的麻黄,“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别录》“香薷,味辛,微温。主治藿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日华诸家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本草纲目》“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本草经疏》“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香薷与麻黄,皆能发汗利水。香薷辛温,善能发汗解暑,兼有利水作用,颇似麻黄,因此有”夏月麻黄”之称。然与麻黄不同之处,为香薷发越被遏之阳气,发汗解暑,利脾而化湿;麻黄开宣肺气,透发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力强,散寒力也较优,但无和中化湿作用,另外兼以宣肃肺气、通调水道作用,具有止咳喘、利水之功效。

1、配伍白术:本品辛而微温,上能宣肺气、开腠理、达皮毛,下能通三焦、利水道,有彻上彻下之力;白术甘温,功专健脾运湿,安定中州,二者相伍配对,增强祛湿、利水消肿之功,且能宣散外邪,主治水肿、脚气,风水水肿更宜。

2.配伍藿香:本品辛温芳香,为发汗解表之上品,又能化湿和中,故有”夏月麻黄”之称;藿香辛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善治暑湿为患,兼有醒脾之功。二药配用,治夏令感冒挟湿,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呕吐、腹痛等证。

3.配伍杏仁:本品发汗解表,入肺、胃经,佐杏仁之苦降,助香薷开泄肺气,以逐暑湿之邪,香薷性刚强,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刚柔相济,尤宜治夏季风寒感冒表实证。

4.配伍白扁豆:本品辛微温而芳香,有发汗解暑之功;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有”消暑”之效。二药配用。治暑令感寒吐泻,外感内湿,症见身热无汗、头痛、口渴、吐泻腹痛的夏令伤暑症。

5.配伍厚朴:香薷辛温苦,有和中化湿之功;厚朴辛苦温,有除湿宽肠之用,二药配用,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而能消食积、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适宜,可治夏季暑湿泄泻、霍乱腹痛吐利。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作为学习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治病之处方,请勿盲目试药,因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zz/10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