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m.39.net/pf/a_6169141.html要说到什么样的疾病最难受,可能还不是疼痛类疾病,而应该是瘙痒类疾病。要说到瘙痒类疾病,其实有很多种,不过有一种皮肤瘙痒可谓是神出鬼没,如果是白天痒得厉害都还好,如果是夜里突然痒得厉害,那才叫人真难受。而这种皮肤瘙痒,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医称之为瘾疹。所谓瘾疹,其实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早在《医宗金鉴》里对瘾疹曾这样评价道,“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并指出,如果是白天痒得厉害,就用秦艽牛蒡汤,如果晚上痒得厉害就用当归饮子。这种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有些人对花粉过敏,出去踏青,有的人啥事没有,有的人却皮肤瘙痒;又像有的人对青草敏感,出去溜达一圈,回家就会浑身疙瘩,瘙痒难耐。当然,其实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风寒风热邪气侵袭肌表,又比如肠胃湿热郁于肌肤;还有人们很熟悉的血虚生风导致的皮肤瘙痒,等等,不一而足。对于瘾疹来说,临床症状主要是皮肤上突然出现的风团,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既可局部出现,也可全身出现,既可星星点点,也可以密密麻麻,发作起来完全没有时间概念,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完全没商量。风团出现的特点大多是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时间长短不一,不过一般十二时辰之内也就消退了,不过消退之后完全不留痕迹。好像从来没有发过病一般,这就是为什么民间称之为“鬼饭疙瘩”的原因了。瘾疹除了发作期痒得厉害,其实也会伴随一些其他症状,比如自觉剧痒难忍,有烧灼感或刺痛感,少数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所以对于这种疾病,在治疗上就要辨证施治。从中医辨证思维来看,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也就是常规的风热犯表、风寒束表和血虚风燥三大主证。1.风热犯表风邪邪气侵袭肌表,向外不能透达,向内不能疏泄,于是就是出现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难忍,遇热就会皮损加重。不过临床上也会有一些并发症,比如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在舌脉上,常以舌红苔白或苔黄,脉浮数为辨脉要点。这种情况在治疗上,常以疏风清热为主,临床常以消风散为代表方剂,药用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2.风寒束表风寒束表正好与风热犯表相反,寒邪侵袭人体,风团的颜色就是白色,一样痒得厉害,但是会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没有口渴的情况。在舌脉上,常以舌淡苔白、脉浮紧为辨脉要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疏风散寒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代表方剂有麻黄桂枝各半汤,药用桂枝一两,麻黄、芍药、生姜、炙甘草各五钱,杏仁十二个,大枣二枚。3.血虚风燥除了风寒风热导致的病症之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虚证,而且是血虚,血虚容易生风,风气搏于肌肤,风团和瘙痒就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发作时间尤其以夜晚居多,或者夜晚加重。与此同时,还可能会伴发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等症状。在舌脉上,常以舌红少津、脉沉细为辨脉要点。古人有一句治疗血虚生风的俗话,那就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血虚风噪引起的瘾疹,应该养血祛风润燥,常以当归饮子为代表方剂,药用当归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何首乌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黄芪10克、生甘草5克。如果按照辨证施治的方法,只要对证了,效果通常错不了。由于瘾疹的发病中有风热和风寒两种类型,所以尤其是要把风寒和风热区分开来,以免混淆视听,导致治疗失败。对于血虚生风类型的,一定要以补血活血为主,只有血液旺盛了,风疹自然而然就会散去。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