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号外我国发布皮肤外用药局部不良反

皮肤外用药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但用于治疗皮肤病,也用来治疗肌肉、关节、软组织甚至内脏疾病。外用药皮肤局部不良反应并不少见,正确评价其不良反应,对于合理使用皮肤外用药非常重要。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与部分骨科、风湿免疫科专家一道达成《皮肤外用药局部不良反应评价专家共识》。医院李邻医院刘玲玲等专家参与编写,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国全科医学》上。

共识概要如下,全文请见“阅读原文”

1皮肤外用药局部不良反应的定义

皮肤外用药指为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而在皮肤黏膜表面使用的药物。

皮肤外用药物局部不良反应指由于局部使用外用药在局部皮肤黏膜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外用药接触性皮炎,其他少见反应有色素改变、脱毛等。

2、皮肤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分类皮肤外用药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刺激性皮炎最常见,局部皮肤反应多数是刺激性皮炎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对少见,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3)速发型接触性反应更少见。

4)光毒性及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指皮肤使用外用药后,再照光所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

3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诊断

根据明确的用药史,自觉症状如瘙痒、烧灼感、疼痛及接触药物局部皮损表现进行诊断。根据上述各种类型反应出现的时间,皮损的表现区分相应的类型。斑贴试验对于区分刺激性皮炎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重要意义,前者可疑药物斑贴试验阴性而后者阳性。

4常见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外用药物

是否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与药物的致敏性、刺激性及使用药物的频度有关。抗生素中的新霉素是早已公认的接触过敏原,已被多数国家列为标准变应原之一。

此外,洁霉素、杆菌肽、利福霉素等也有报告。局麻药苯唑卡因也是标准变应原之一。抗组胺药也是公认的变应原及光变应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接触性皮炎近年也多有报告。

5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评价指标

1)反应的性质

2)评价时间

3)主观症状

4)皮损表现

5)总体评价及处理

参加本共识讨论的专家包括(排名不分先后):温海(医院)、李邻峰(医院)、顾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刘巧(医院)、刘玲玲(医院)、董福慧(中医院)、张军(中医院)、张亚非(医院)、蔡宏(医院)、宋慧(医院)、周冬梅(医院)、柳羲光(医院)、孙仁山(医院)、杨敏(医院)、李东宁(辽医院)、施惠娟(医院)、赵暕(医院)、王文慧(医院)、袁小英(医院)、王德旭(医院)、郑礼宝(医院)、路雪艳(医院)。

找指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y/5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