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吃姜最合适不过了,尤其是正值三伏天,更离不开姜。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三伏天人体阳气位于体表,就像地面越热,水井里的水越凉。因此,人体的内部,尤其是肠胃,是虚寒的。这时候就要驱寒补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点姜。
那么,如何巧妙吃姜呢?给大家介绍几个生姜食疗。
生姜食疗
醋泡姜
常吃醋泡姜能保持脾胃功能正常,使气血生化充足,身体其他脏器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心脏也会直接受益。
红糖姜水
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热或淋雨后发冷、肚子痛。
生姜汁加水
服用可以缓解中暑导致的恶心感、干呕等。
吃姜去皮吗?
生姜肉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之功;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留着姜皮
烹饪时用生姜入菜,为保持生姜药性作用的凉热平衡,一般不必去皮,洗净即可;
水肿时,吃生姜不去皮,有利水作用;
有便秘、口臭、痔疮等内热症状时,最好只用姜皮,不用姜肉。
去掉姜皮
在食用螃蟹、苦瓜等寒凉性菜肴时,搭配去皮生姜可以平衡寒性;
脾胃虚寒者,吃生姜最好去皮;
患风寒感冒时,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应去皮,以免阻碍生姜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
用生姜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也应去掉姜皮。
哪些情况不宜吃姜
“烂”姜别吃
腐烂的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吃了之后会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相信“烂姜不烂味”,生姜只要有一部分烂掉便要整个丢弃,不能再吃。
晚上别吃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的说法自古就有流传。早上正是人体内阳气上升的时候,生姜助阳生发,当然是赛过人参。可是到了晚上,人体的阳气要收藏,这时候吃姜,阳气不能内收,就容易出现兴奋、失眠和盗汗的现象。
阴虚、内热者别吃
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喉咙肿痛、痔疮出血等疾病的人;或者体质偏阴虚,表现为手脚心发热、经常感到口干、心烦不安,容易出现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毛病。这两种人都不适宜吃太多姜。
肝炎患者别吃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导致肝功能失常。
有善良品健康生活,分享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