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ldquo梅rdquo可不仅仅

望“梅”可不仅仅止渴“望梅止渴”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兵们一听,想起那又甜又酸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觉得口渴了,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终于顺利地到了有水的地方。

为什么乌梅有“望梅止渴”的功效?

“望梅止渴”从西医角度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因为梅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强烈的酸味可以促进唾液腺的分泌,所以吃梅子时会流口水。由于条件反射,吃过梅子的人,当看到或想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流口水。曹操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梅子的条件反射,达到了让士兵们生津止渴的目的。这种梅子其实就是我们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乌梅。一般在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摘,需要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颜色变黑,这样容易保存,且不易烂掉,因此我们药用的梅子都是乌黑的模样,谓之“乌梅”。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药材名片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色,故名“乌梅”。乌梅味极酸而涩,善于收敛,历来被中医视为收敛固涩的要药。

除了生津止渴,乌梅还有哪些功效呢??敛肺止咳乌梅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中医临床上常配伍五味子、苦杏仁、桑白皮、款冬花、蜜罂粟壳等使用,如九仙散。?涩肠止泻乌梅酸涩入大肠经,有很好的涩肠止泻痢的作用,是治疗久泻、久痢的常用药。如固肠丸,就是以乌梅为主药,配伍罂粟壳、诃子等同用,涩肠止泻的功效显著。?和胃止呕,安蛔止痛蛔虫遇酸而静,乌梅极酸,因此是安蛔的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乌梅炭收敛止血乌梅炒炭后,收敛力增强,能固冲止漏,常用于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外敷还能消疮毒,治头疮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辩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功效显著。药食同源话乌梅

乌梅作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其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乌梅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此外,乌梅中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糖类、甾醇类、生物碱类以及维生素和其他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抑菌、镇咳、安蛔、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等作用。把乌梅做成各式各样的零食和饮品,其酸酸甜甜的口感非常受大家的喜爱。

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酸梅汤了,酸梅汤可是夏日必备,以及火锅麻辣烫的好伴侣。正宗的酸梅汤是用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出来的,从味道上来说,正宗的酸梅汤不仅口感酸甜清爽,还有淡淡的烟熏味儿,酸梅汤冰镇后风味更佳。因为原料中的乌梅是烟熏而成,因此熬出来的酸梅汤就带着这种独特的味道。时常喝一杯酸梅汤不仅可以去油解腻,生津止渴,还可以健脾开胃,提神醒脑,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常见的用乌梅制作的膳食饮品还有乌梅姜茶粥和乌梅姜茶饮,都是以乌梅、生姜、红茶、红糖为主要原料。乌梅、红茶均具抑菌作用,乌梅还能促进食欲,中和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能够帮助缓解疲劳。生姜能温中暖胃,红糖补血健脾。所以该食疗在开胃的同时,更具有美容养颜、温中散寒,涩肠止痢的功效。

乌梅的适宜人群

乌梅一般人都是可以食用的。尤其适合虚热口渴,胃呆食少,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性肠炎的人,吃乌梅是很有好处的;当熬夜工作或觉得精神疲惫时,吃颗乌梅或者喝杯乌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对于病后康复,食欲较差的病人,每日吃上一两颗乌梅,可以帮助增加食欲,调节胃肠功能。

乌梅也有不适宜人群

感冒人群:乌梅味酸,有收敛的作用,会影响感冒发汗药物发挥作用,从而延缓感冒的康复,所以感冒的时候最好不要食用乌梅。

儿童:儿童的胃黏膜较薄弱,肠胃功能还没完全发育成熟,过量食用乌梅,乌梅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肠胃,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糖尿病人群:糖尿病人尽量别喝酸梅汤,因为酸梅汤一般是用冰糖或红糖熬制出来的,含糖量比较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乌梅还很适合孕期喜吐的孕妇食用。乌梅味酸、涩,有收敛,和胃止呕的作用,但孕妇在生产前及产后都不宜进食酸涩收敛的食物,以免阻滞血行,不利于恶露排出。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乌梅是适宜在妊娠前期食用,孕妇在生产前及产后都是不宜食用乌梅的。乌梅一次吃多少

乌梅分为药用的乌梅和普通的经过腌制就可以食用的乌梅。如果是药用的乌梅,一天低于十颗的量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普通腌制的乌梅就要看自己的口味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没有固定的量,但还是建议量不能太多。酸梅汤一次也不能喝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腹泻,肠胃功能不好或者胃酸过多者更不宜过多地饮用。

乌梅的选购

选择时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陈艳红/审核:梁伟杰/编辑:李诗慧

主编:汪小惠/责编:黎奔

其他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o/10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