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白虎加人参汤(燥渴苔黄干裂津液伤,退高热),桂枝汤加白虎汤(恶风有汗燥渴脉浮大),葛根汤加小柴胡汤(项强恶心心下鞭),热利(病在肠不在胃,无腹痛葛芩连汤、腹痛无恶心黄芩汤、腹痛恶心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吃坏肚子肠胃炎),小半夏汤(止呕),黄连汤(病在胃,胃痛呕吐),桂枝甘草汤(心下动悸水气凌心),桂枝附子汤(风湿第一方,表证去后湿在在皮肤烦痛),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无风游走,寒湿)。”
01
—
条辨一八四: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即使有点背怕冷(恶寒),有大渴,即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大渴之人,没办法睡觉,嘴很干,心烦,伤到津液。
临床上,燥渴,有无高烧,舌苔黄、干裂,用白虎汤,津液伤加人参,退烧的好处方。
阳明证之大承气汤证也会有高热。
相比阳明高热,太阳病的热为小热。
02
—
条辨一八五: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看起来像麻黄汤证,但没有恶寒(非麻黄汤证)。有表证就不要用白虎汤。
没有出汗,代表表证未解。但热不寒为阳明证,完全无表证。
临床上,恶风、有汗,为桂枝汤。燥渴、脉浮大,有阳明证。合起来,用桂枝汤加白虎汤。
03
—
条辨一八六: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心下鞭,胃的地方硬块。
可针,也可汤剂:项强,葛根汤证。恶心、晕眩、心下鞭为少阳证。合病,可葛根汤与柴胡汤复方。
04
—
条辨一八七: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下利:葛芩连汤。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太阳证恶风有汗体痛,少阳证往来寒热恶心,加下利,用黄芩汤。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
此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汤
(1)肠胃病的药,会夜服。
(2)芍药与枳实:腹痛重用芍药,不用枳实。胸满(心脏病)重用枳实,不用芍药,否则更严重。此处方芍药用于补阴不足。
(3)黄芩、黄连、大黄:胃里的问题用大黄、黄连,肠里的问题用黄芩(下利为肠的问题,与胃无关),肠胃都有问题用三黄。
(4)下利用炙甘草,强心热小肠。生甘草用于胃,蓄水。炙甘草用于肠。
(5)白芍去腹痛的原因:收敛腹部大量分布的静脉血管。用于下利时滋阴、润肠壁。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恶心呕吐,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一本作三两)。
此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半夏与生姜单用,即为小半夏汤,专门止呕,去恶心。
(2)生姜可去半夏之毒,半夏在炮制过程中会与生姜混合,即姜半夏。但处方中,生半夏加生姜,比用姜半夏效果好,止恶心力量强。
(3)用于热利、腹痛加恶心,小孩子吃坏肚子肠胃炎。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葛芩连汤
(1)热利,没有腹痛,葛芩连汤。
(2)热利,腹痛,不恶心,黄芩汤。
(3)热利,腹痛,恶心,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05
—
条辨一八八: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腹痛,此非小肠肚子疼,而是胃痛,加呕吐,用黄连汤。
黄连汤有黄连,用于胃、肺上焦之热。
小肠问题,用黄芩。胃及为之上的问题,用大黄黄连。三黄都是寒药,消炎。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黄连汤
(1)黄连能去心脏、胸腔的热、胃热。
(2)六味药等量。
(3)干姜治呕吐,用于胃中有寒。
(4)炙甘草、人参补津液。
(5)桂枝强心。胃痛可用桂枝,胃吐血不用桂枝。
(6)恶心很强,用半夏,去胃周围的水而止呕。
桂枝甘草汤:用于心下动悸,心下有水,水气凌心,心火受到水的攻击。桂枝强心,可让心携带抵抗力到全身。
黄连汤,补泻兼顾,消炎+去寒,补津液又排水,防止水滋生万物。
生姜与半夏的止呕:生姜用于胃里有寒水,半夏用于胃旁周围的水。吴茱萸也可以止呕,用于胃下垂。干姜去为胃寒。
胃痛:为寒热并结,发炎+冷水,热药寒药并用。
(1)桂枝、干姜为热药。
(2)黄连为寒药。
此不口渴为胃寒,用干姜、炙甘草。
06
—
条辨一八九: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汤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风湿、痛风的处方源于此。
伤寒八九日,应该好了,出现风湿疼,不能转侧。不呕病不在少阳,不渴病不再阳明,脉浮虚不再太阳。涩脉为湿脉,桂枝附子汤(医圣张仲景风湿第一方)。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去皮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汤
(1)桂枝汤把白芍换成炮附子,即为此方。
(2)脉涩,为素有湿。
(3)表证,用汤剂表症去,但湿未去,因为太阳证三个处方都无去湿的药。
(4)炮附子去寒:痛大部分是因为寒,寒使循环局部堵塞产生压力而痛。发炎不会痛,发炎用三黄可解决。牙痛的根管法治疗为去压力。炮附子无所不入,凶悍,把寒堵蒸化掉,循环恢复。炮附子+桂枝,走表全身扫描去痛,身痛不可侧一剂去。
(5)桂枝去风:痛全身游走不定为风。
(6)生姜、甘草、大枣补津液,否则会便秘。
(7)6煮2。
(8)处方用量:桂枝四钱,炮附子三枚(一两二钱)。临床用量:炮附子5钱,桂枝2钱,生姜2片,炙甘草2钱,大枣10枚。
湿的来源:久居湿地,伤于下。在空调房工作,人活动内热,津液从肠胃到三焦再到皮肤,要出汗,但毛孔因空调温度低而关闭,汗水累积在肌肉关节,日积月累为湿。
若大便溏,小便多,说明身体自己在排湿,则不需要桂枝,用白术和炮附子。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白术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
此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服。初服其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也。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
(1)桂枝汤,去桂枝、白芍,换成炮附子、白术。
(2)附子去寒,白术去湿,不用桂枝因为没有风证。若风、寒、湿都有,则桂枝附子白术三者都要用。风,即游走。
(3)用量:炮附子5钱,白术3钱。(美国壮汉炮附子可用8钱)
(4)服第一碗,身如麻痹,不是炮附子中毒,是湿在动,附子、白术在皮内逐水气,水气里面为寒湿。三服尽,有冒状,把桂枝加回去。
(5)此方不去桂枝也没有问题,无过。
(6)药不瞑眩,疾病弗廖。中病会生瞑眩。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百部酊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