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又叫鲜姜、老姜、紫姜等,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包括小黄姜、大肉姜、竹根姜等数十个品种。每年秋、冬季节茎叶枯黄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杂质。全国大部分地区皆有栽培,主产于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其中位于山东青州的大姜协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生姜种植和繁育机构。
生姜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蔬及调味品,民间有很多关于生姜的谚语,像“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等等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受寒着凉熬点生姜红糖水喝,这些充分说明了生姜在民间运用之广,也从侧面反应了生姜有开胃、消食、散寒、祛暑之功效。
图片来自网络
生姜在我国不仅使用范围广(几乎全国都在用),即能入菜,还是一味相当不错的中草药,其使用历史也十分悠久,《吕氏春秋》上即有关于姜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上说“去臭气,通神明。”其后至今的历代医家皆对生姜有详细的研究,而有关生姜的论述与记载更是多不盛数。
生姜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胃、脾经;
功能:散寒、解表、温中、止呕、止咳、祛痰;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咳喘、胸胁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用法用量:内服,3-10可,煎汤或捣汁,外用,捣烂敷患处,或切片搽,或绞汁涂,或炒热熨患处;
禁忌:生姜性味辛温,有助阳祛湿之效,阴虚内热者忌用。
图片来自网络
生姜干燥后所得之干姜、生姜的栓皮(姜皮)、生姜的叶(姜叶)均可入药。根据炮制的不同,又有生姜、鲜姜粉及煨姜等。
生姜有明显的止呕作用,被历代医家谓为“呕家圣药”。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含生姜或贴肚脐/耳后/内关穴用以防治晕车,效果不错。就是取其防恶心、止呕吐的功效。
生姜其性味辛温,有提高新陈代谢,通经络之功,中医认为乃助阳之品,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主要含有姜醇、姜烯、姜辣素、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级庚烯酮、壬醛、龙脑等。有抗衰老,抑制肿瘤,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防暑、降温、提神、杀菌解毒、消肿止痛,防晕车、止呕恶等作用,还能加速酒精的消化,减少心脏病及中风的发病率。
图片来自网络
生姜对于胃病有缓解及止痛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的疼痛、泛酸、呕吐、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迅速缓解症状,但不可常用;生姜杀灭沙门氏菌效果确切;其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灭阴道滴虫的功效;用生姜水含漱对于治疗口臭和牙周炎有显效;生姜散寒祛暑效果很好,夏季贪凉受寒或暑热头晕、恶心、胸闷,喝点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药人丹里就有生姜;神究衰弱患者坚持每天饮用适量生姜水,有提神、补气之效;用热生姜水洗头,可以防治脱发及头皮屑;泡脚时加点生姜水可除异味;还可舒经活络,热敷缓解腰背疼痛。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临床上有很多中成药里多含有生姜如;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小柴胡颗粒、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气、复方鲜竹沥液等等
姜是极好的药食同源植物,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但姜性温燥,易助阳动火,阴虚之人不能吃姜,体内有火,或热邪较甚者皆不宜,如目赤内热、痈肿疮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胆囊炎、胃溃疡、糖尿病、痔疮等不宜长期食用,大量食用。
腐烂的生姜绝对不能食用,名间有烂姜不烂味的说法,但是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毒素-黄樟素,过量会引起肝细胞中毒,损害肝功能,严重的会诱发肝癌及食道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