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高良姜

高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风姜、小良姜、高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

产地

分布于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该品整体: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该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非晶形物。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

内皮层明显。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

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主治病证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有热者禁服。胃热者忌服。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痛,法咸忌之。

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的大文学家,既热爱生活也乐于享受各种美食。因为他和当时掌权的宰相政见不合,从京城被贬到惠阳当一个小官。

那时,广东是岭南瘴疠之地,北方人很难适应这里的天气环境。

苏东坡刚到惠阳时水土不服,经常上吐下泻,周围又没有亲人照顾,一下子就消瘦了很多,心情很苦闷。

因为苏东坡以前在京城做大官的时候很清廉,关心老百姓疾苦,所以名声非常好。

住在附近的邻居们都非常仰慕苏东坡,经常过来帮忙送菜,但苏东坡的肠胃却总不见好,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一天,有个邻居打听到苏东坡特别爱吃肘子,特意为他做了一道红烧肘子。

这道菜看起来色泽红亮,闻起来香气四溢,立刻勾起了他的食欲。肘子吃起来肥而不腻,香辣可口。

吃完后,苏东坡觉得意犹未尽,并且感觉肠胃也舒服多了。

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品尝过各类美味,觉得这道红烧肘子味道与众不同,便询问邻居菜里加了什么特别的调料。

邻居告诉他说,只比其他人做的肘子里加了本地特产的姜。当地人平常多用此姜来炒菜或泡水喝,对肠胃很有好处。

自此以后,苏东坡让人炒菜的时候都要放入这种调料,他的肠胃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他又可以尽享南方各种美食了。

苏东坡在惠阳生活得十分惬意,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

因为这种姜出于古高凉郡(今广东惠州一带),外形又和生姜很相像,当地的老百姓将其命名为“膏药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其味道没有生姜那么辛辣,既可用当食材也可药用。

赞赏

长按







































合肥白癜风
全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com/spyo/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