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大半夏汤VS胃反(呕吐)、噎嗝(金匮17-16条)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那么这些条文呢,把呕吐这个部份东一点西一点地带过一遍了。那么后面,他就开始正式在讲胃反这件事情了。那么胃反呢,就要关系到什么呢?关系到通大便,对不对?因为胃反最要紧的是,你吃下去的食物能不能再往下走,而不是你的胃里面有什么痰饮不痰饮的问题哦,至少不完全是。所以就出现了这个大半夏汤。
他说“胃反呕吐者”。所以大半夏汤我们要记的,他的标题一开始就是在讲那种“朝食暮吐”的那一种。当然,你也可以讲说《千金》里面,后面附录的文字讲说,《千金方》讲说,“食入即吐”也可以用大半夏汤。当然这样子用的也有,但是这不是张仲景的疾病分类。那你说大半夏汤止不止呕?那当然止呕啦。
小半夏汤加这几味药吃下去,那小半夏汤该有的效果还是一样有啊,是不是。所以食入即吐这件事情噢,可以有,但是不是绝对。我觉得照张仲景说的胃反的话,那就还是,还是这个,以吃了饭之后十个钟头十二个钟头再吐出那一顿的噢,当做一个标准的辨证。
那么大半夏汤,它的特征是,呃,半夏跟人参跟蜂蜜三味药一起用。那你想想看,在经方的逻辑,人参是干什么的啊?补充津液的,对不对?那么白蜜又是润肠的。所以你一开始就看得到,大半夏汤的结构会觉得说,好像你的肠子有什么地方干涩不通,乃至于你的东西下不去。
虽然半夏啊,也用到两碗这么多,但是这么多的半夏,你说半夏是不是一个很滑润的药?也是噢。半夏是一个滑而降的药。所以这整个方子的结构比较像是要帮你把吃的东西滑下去,所以它也是一个润肠通大便的药。并且呢,他不用生姜了,因为,基本上他的病机上的假设就是这个人肠子太干。
而的的确确,胃反病的人在临床上面呢,大便就多半是好像羊大便一样,大出来的时候一小颗一小颗的,相当的困难的噢。那这个,因为我们前面讲的这个痰饮造成的呕吐呢,它是间歇性的呕嘛,今天呕了之后大后天再呕第二次。这个中间你三餐是照吃的,所以不影响到这个人吃下去三餐的问题。
但是大半夏汤那个胃反,他就是每一顿都给你吐出半顿来,那的的确确会影响,所以几乎大便都是会受影响的。所以日本人在观察这个大半夏汤证的这个患者的时候,也常常在说,这些患者多半看起来都是干枯干枯的。因为他根本上就有津液不足营养不足的这个问题,然后大便是干燥的噢。那么,这样的一个状况。
可是呢,有一件事情是很奇怪噢。就是,我们张仲景这里呢,他这个汤在煮了之后啊,12碗水,然后用蜂蜜加下去以后,像蜂蜜你加下去,你直接开火它就会化,对不对?照理说是不用搅拌的。可是他要来一个搅遍。那这个把水搅昏掉这个事情之前在哪里出现呐?苓桂枣甘汤,对不对,奔豚在脐下。
你怕你喝到的这个药汤的水分去帮助到那个水邪,对不对。所以要把这个水先“打昏”,要先做甘澜水。那今天你如果要煮的话,有人说用山泉水也可以,那我们的话就是,你如果真的要考究的话,你就把这个水放到果汁机里面去空打,那这样也可以把那个水打昏掉。
那为什么要把这个水打昏?到今天我读过的书里面没有很清楚地在强调这件事情,但是很奇怪,就是这个胃反病噢,中国历代的一些方子里头,的的确确就是有,故事里头,像什么李时珍叮咛他的病人哦,说某某家的家传秘方,那个叮咛病人的内容都是“不可喝水,不可吃稀饭”,很奇怪。
就是他明明是一个干燥的体质的人,但是胃反病的禁忌竟然是不可喝水,不可吃稀饭,你吃这样药的话,你就乖乖地在那边吃干饭。那个人处在一个几乎要渴死的状态,这样把病医好的。很奇怪。为什么有这个规矩?那后世在医治胃反的时候多多少少都可以看得到那个方剂有那个规矩。
那张仲景不提这个规矩,可是他要把这个水打死。所以或许哦,真的是,如果你水喝的多了,会堵到一个什么东西,让你这个肠胃道被搞到它不好消化吸收的。但是那个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中医的规矩就是这个样子。那么,那与其采取这个后代的这个严禁吃稀饭跟喝水的疗法,那还不如像张仲景一样把水打昏了算了,感觉比较人道一点。那也是煮成少少的噢,一天喝两三次这样子。
那么,这个《外台秘要》讲到大半夏汤啊,“治呕心下痞硬者”。那为什么要讲到心下痞硬?基本上,如果只是心下痞,那个是泻心汤证,对不对?那“痞硬”的话比较是强调这个人哪里有塞住。那这个塞住这件事情哦,就有好几路的可能性了。
比如说,嗯,有用比较现代的讲法的话,你的这个肠胃道,可能有哪里有所谓的梗阻存在。那么或许,通常这个胃反病的梗阻都是在幽门那边了啊,那如果是在食道的话就叫噎嗝了啦。
可是噎嗝跟胃反也是比较后面才分开来的,张仲景那个时代的方剂,有的时候就是噎嗝就是胃反,所以他那个“心下痞硬”那个可能是哪里有梗到。
那如果真的有这种梗阻的问题的话呢?那中国人也是有很多的偏方,比如说像是李时珍,好像《本草纲目》里面讲的,他用的一个偏方噢,就是,有一家人,他们的偏方是用柿子干,柿子晒干那个东西,再烘得更干一点,然后打粉。然后就用这个黄酒吞,黄酒吞柿干粉。
那个是一种针对梗阻而存在的治法。那那个时候的要求就是不可以喝水,不可以喝粥,只能吃干饭。那这样子把那个梗阻消掉噢。所以,说不定那个梗阻的确是跟水的那个聚集有关系了,所以就在治疗上有很严格的要求。
那另外呢,中国人常用的一个治则就是,一方面要用止呕吐的药,一方面要用润大便的药。那这个止呕加上润大便的话,那当然我们这个大半夏汤是代表的方剂。那还有一点就是,润肠这个,那润肠本身也要包含一部份的化淤。因为有的时候这个胃反病,真的那个,食物通不下去,他的那个肠胃道是有什么东西梗到的,有淤块的。
那这个润肠化瘀呢比较有名的做法呢,比如像朱丹溪噢,他就是用牛奶来配韭菜汁。韭菜汁是一个在消化道还能够发挥散淤的效果的一味药。所以韭菜汁配牛奶,这样子润肠然后去通它,这也是有的方法。
那至于说胃反噢,也有一些是今天的西医称之为胃下垂的。那胃下垂造成的胃反,当然如果我们单说胃下垂,内脏下垂,我们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医疗。但是胃下垂的胃反,我们中医的偏方是用刺猬皮。
中国人也是有一点点哦,用那个象征物的联想,认为说刺猬的“猬”旁边就是一个脾胃的这个“胃”噢,所以这个东西会有效。那这个刺猬皮呢,把它烘的焦焦的,然后磨成粉呐,用酒来吞。那这样子的这个做法啊,据说是对于胃下垂造成的胃反是有效的。这个东一点西一点的这个搞法。
那至于讲到这个噎嗝病哦,是这个,这个地方(JT捂着喉咙)觉得东西都下不去的。那,不好搞。你说我们今天能用什么方法确定食道癌能够医好?那还是不一定的。那你说偏方的故事多不多?那太多了。有人是吃锅巴好的,对不对?有人是这个现杀的鹅的鹅血,喝生鹅血好的。
哦,就是这个化瘀啊或者怎么样。那也有一个方子,什么一个民间小故事,还有一个是说有一个人得噎嗝病,一颗米都吃不下去了,然后有人教他在大太阳底下的海边的渔村去晒虾米,说是虾米晒到要完全干之前会跳动一下,把那个晒到要干掉跳一下的虾米,就拿起来再把它吞下去,每天拿个板凳在太阳底下看虾米,(笑)然后这样吞一个月,然后也是起死回生。就是这种故事很多啦,那你要相信哪一宗?所以,对不起啊,都……
那有一些比较不猛烈的,就比如说有一味药叫威灵仙,就是威灵仙,每天一两威灵仙煮水喝也可以治噎嗝,就是各色各样的偏方。因为这些方子都太杂了,所以没有办法统计哪一个方子针对哪一种特别有效。
因为之所以会去吃偏方的人,就是不想看医生的人,对不对?医院的完整检验报告知道他是什么癌,所以就搞不清楚啊。那这个,所以就是噎嗝这一块啊,比较乱。
那如果我们呢,说回这个大半夏汤的话啊,这么一种梗塞不通的大半夏汤证,我们临床的故事,第一,是有人是大怒之后开始噎住的,那这个用大半夏汤医好的有哦。那也有人是,这个人他是那个,是因为脾胃很虚,所以不会吸收水,因此整个脾胃都干燥干燥的,然后那个水气闷在那边要呕吐的。
那这种时候,那个人有时候也会有口吐涎沫的问题哦,所以不能说口吐涎沫一定是小半夏,或者一定是半夏干姜散、吴茱萸汤,它大半夏汤也有可能的。那当然以西医来说的话,就是西医说,哦,你是幽门有一点梗阻的呕吐,那通常这种时候就是用大半夏汤,帮忙把这个食物哦,通润下去。
那么,如果是,怎么讲?因为呢,胃反病,单独你看这个消化轴,你会看到说,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梗阻等等的问题,但是古时候又有很多故事是说他大怒引起的。所以它有没有关系到肝气通不通畅的问题呢?这说不定有诶。
就是有一个用法,就是如果你大半夏汤吃了以后,这个人哦,觉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好像大半夏汤没有效的时候,有的时候加一味羚羊角会有效。就是舒肝了之后这个汤会变的比较有效。那这个也是参考参考啦,噢,知道一下。
编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