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肉豆蔻,中药名。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肉豆蔻图片肉豆蔻图片
肉豆蔻中药材图片
肉豆蔻植物图片
肉豆蔻简介药材名:肉豆蔻
拼音:RòuDòuKòu
别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4~6月及11~12月各采一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2~9%,包括d-莰烯及α-蒎烯等。其脂肪中,肉豆蔻酸含量达70~80%,并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禁忌: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肉豆蔻的功效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肉豆蔻的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
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mg/kg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2.抗菌作用
甲基异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MIC分别为0.4mg/ml和0.6mg/ml。马拉巴酮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坚忍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前两者的MIC为1ug/ml,后者为2ug/ml,马拉巴酮C对枯草杆菌的MIC为2ug/ml。
3.麻醉作用
本品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对小鼠、兔、猫和狗,iv给药后有麻醉作用。
4.其它作用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本品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风作用。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
肉豆蔻的用法内服:3~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肉豆蔻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
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
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
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
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
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