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洞镇家乡的味道II诗洞ldquo

家乡的味道系列(二)

诗洞“重皮汤圆”

梁胜威

一个人出门久了,最怀念的还是老家的风味美食。几十年的随餐便宿、四处奔波中,我吃过马来西亚人做的汤圆,吃过香港“湾仔码头”汤圆,也吃过宁波著名的“三全”汤圆,还吃过风靡全国的郑州“思念”汤圆。对汤圆情有独钟,但无论是哪种汤圆,我总感觉不到家乡诗洞做的那种“重皮汤圆”好吃、好味道。

诗洞人做的汤圆有两种,一种是有馅汤圆,馅料一般是花生和芝麻。有馅汤圆特别大个,不像现在超市卖的那些有馅汤圆那么小个,一般两个汤圆就能够盛满一碗,三个已满到将要溢出。另一种是无馅小汤圆,诗洞话叫“重皮汤圆”,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汤圆,它个小而晶莹剔透,糯而不黏,鲜爽无比,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寒冷的冬天夜晚如果能够吃上一碗“重皮汤圆”,咬开,那种香滑可口的味道,还有那股暖流从口中散发到四肢,真是美味又暖身,令人赞不绝口。

诗洞的汤圆是有一定历史的。据传,诗洞人做汤圆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甚至更远。我们本家清朝时代有一个叫勇公的太太爷就特别喜爱吃汤圆。现在每年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还有很多人煮旱汤园去拜祭他。相传,“长毛贼”在我们老家的“白屋”做临时办公地方的时候,就是因为一班官兵喜欢吃我们村祖先做的“重皮汤圆”而舍不得开杀戒,否则当时是不堪设想的。

诗洞人包汤圆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并不象珠三角其它地方那样,在元宵冬至节包汤圆,而是在重阳节或插完田后才包汤圆的。重阳节对于诗洞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节日,只不过是秋收后,大家都忙完了农活,有了闲情,才有心情去包一次汤圆来犒劳自己,犒劳亲戚朋友,也邀请左邻右里来欢聚一下。

小时候,我记得并不是每年重阳节或插完田后都能够包汤圆。在咋们这些老百姓家里,吃一顿汤圆那是一年中难得的机会。不但是要等到插完田后,还要家里留存有糯米才行,否则只能是干看着别人家吃汤圆。

读小学的时候,墟日,我经常去诗洞墟老街上转悠,那里有一家叫“隆记”的小饭店,是专卖“重皮汤圆”的,我去那里转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闻闻那家店“重皮汤圆”的甜香味道。我是吃不起的,没有能力吃那两角钱一碗的“重皮汤圆”。我最大的能力就是每年期盼着母亲能够包汤圆给我们吃,或者是希望奶奶能够带我去亲戚家吃一顿“重皮汤圆”。

诗洞人做的“重皮汤圆”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是食材选择很关键,要会分早稻米和晚稻米,要会分硬糯米和软糯米。做好的“重皮汤圆”一定要用当地盛产的一级软糯米和地下水舂磨粉才行。舂好的粉起码还要用萝斗筛过三次,晾干或晒干,用布袋包装好放在中等大小的米缸里或放在瓦罐内。如果要做汤圆,就把将要做汤圆的粉摊开,放在竹篾编成的一个直径大约有1.5米左右的圆形“勒窿”里,不能够随意堆放糯米粉,否则成团,糯米粉就会变味。

做汤圆的时候,把舂好的粉分多次添加清水和猪油拌成絮花状,用双手不断拌和,揉搓成光洁粉团。揉搓的时间也很讲究,时间不能够太短,太短时间糯面不够绵柔。把揉搓好的粉团要放在一个半密封的铜盘内,并用木板做成的园盖盖严,大约放置半小时左右,等待粉团变得柔韧湿滑。

最后,取一些粉团搓成细条状,把细条再揪成小粒子,拿两个小粒子放在手心上,用双手顺时针搓成园形状,不能够有裂纹,越园越好。汤圆小个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用同样的方法把剩下的粉团全部做成小汤圆,整齐摆放,等待下锅。

我小时候看母亲做汤圆,是极端庄的,搓揉粉团前要先把双手洗干净,不能有半点污迹,她说不但要手干净,还要内心虔诚,想着这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够乱说话。特别是汤圆下锅时,如果一边说话,一边下锅,汤圆就会裂开。

煮汤圆也是挺认真的。汤园要用生铁锅煮,不能够用其它器皿煮,要用干木猛火烧。煮汤园要先把清水和拍碎的生姜一同放入锅内,一起烧沸。放入汤园煮三到五分钟后,待汤园浮起时加入少量凉水,并用勺搞动,以防粘锅。稍煮片刻后,待汤圆熟透成型,汤园呈玉色,有光泽时,即连汤舀入碗中,加入蜂蜜、红糖或盐,味道各好,再撒上一点桂皮粉末或其它调味品,半凉热,即可食用。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糖姜重皮汤圆”,而有的人更喜欢吃隔夜返煮的有馅汤圆。

食用前,母亲说第一碗要装三个汤圆留在厨房灶基上,供灶君先食用,这是对灶君的尊重。如果是新稻米,还要盛一碗放在厅堂的“官书台”上,敬祖先和先农。不可自己先吃。

刚出锅的汤圆,外表细腻光洁、饱满圆润,热腾腾,圆溜溜,晶莹透明。凑上前去闻一闻,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要是用调羹舀起一个放入嘴里,软绵绵的,甜滋滋的,嘴里吐出来的气也仿佛带着一丝清香,芬芳无限。

我走遍大江南北,吃过无数的汤圆,不得不说一句大实话,还是我妈做的诗洞“重皮汤圆”好吃,那一个清香啊、甜润啊,让我吃了还想吃,吃了回味无穷,至今难忘!

留言说说您跟“汤圆”的故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xz/10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