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我们讲过了麻黄,这一次视频当中一共有三味药,分别是桂枝,紫苏和生姜。
很多人就说生姜就是我们平常做饭得生姜吗?是的。其作用还是不小,用途非常广呢!
一起先来看视频吧。
●桂枝
樟科植物
01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主产于广东,广西,有特异香气,微甜,微辛,皮部味道浓。
经验鉴别:以质嫩,色红棕色,香气浓的为佳。
现代药典规定桂枝的合格品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0%
02
药性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03
功效主治
1,发汗解肌(解表):桂枝风寒表实,表虚都可以用,(表虚为肌表的状态,不是八纲辨证中的虚),以不容易出汗为实,自汗为虚(也是实证),与白芍同用,表虚有汗者,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桂枝汤》。
2,温通经脉:一方面是用于寒凝血瘀证(遇寒则凝),引起的月经痛经。但是桂枝没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起温通血脉的作用。
一方面用于风寒痹症,就是风寒湿邪凝滞在了人体的关节,经络这些部位。
3,温助阳气:常用于温肾阳,扶脾阳,助心阳,起作用弱于肉桂。
总结一下也是书上的原话: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4
使用注意
它的用法用量就是一般的使用3-10g,不需要记。
使用注意里面需要记住:它能够动血,对血热妄行,长于入血分,所以孕妇和月经过多者慎用。
05
课本阅读
●紫苏
唇形科植物
01
来源
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主产于江苏,浙江,本品气清香,味微辛。
经验鉴别:以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这里讲一下唇形科植物的特点: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植物的茎就是个圆圆的,大多数是这样的,但是唇形科植物它的茎是四棱的,叶子是对生的。
02
药性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03
功效主治
1,解表散寒:作用比较温和,它的发汗解表或发散风寒的力量都不强,临床上一般用于轻证,轻微感冒。
除了风寒表证的症状以为,还兼有气滞的胸闷或恶心呕吐,那么紫苏的发散风寒和行气的作用同时发挥《香苏散》。
紫苏和紫苏子一样都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但作用弱于紫苏子。
2,行气和胃:以行气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3,鱼蟹中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导致的腹泻吐泻者,能和中解毒,现在当作烹饪鱼类的调味品。
总结一下: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04
用法
临床上紫苏就是指紫苏叶,梗是指紫苏梗,作用温和,行气宽中。
05
课本阅读
●生姜
姜科植物,生就是新鲜的意思
01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本品气味特异。
经验鉴别:以质地嫩的为佳。
02
药性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03
功效主治
1,发散风寒:作用不强,做辅助使用。
2,温中止呕:温中散寒,消除中焦寒邪,用于脾胃虚寒,止呕,中焦有寒引起的呕吐,引用十分广泛,孙思邈称生姜为止呕圣药。
3,化痰止咳
4,解鱼蟹毒。
04
用法
生姜汁:汁液可以用于急救昏厥。不过现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生姜皮: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功效。
05
课本阅读
笔记
分享
温故知新
上期内容
上一节的麻黄,你还记得多少呢?快再复习一般吧。
温故而知新,方能胸有成竹。
猫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