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health.zgny.com.cn/b/b8/m/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18、白鲜皮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一味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小指月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俗话,治啥不治皮,治皮丢脸面?

  老爷爷说,在各科之中,皮肤科里头各类瘙痒癣疹是不太好治的,容易复发。

  小指月说,为什么皮肤病容易复发呢?

  老爷爷说,即使是普通的荨麻疹,风团瘙痒,也不是那么迅速能治好,更何况顽固的牛皮癣,甚至白癜风,更是复杂难治。

  这皮肤病之所以复杂,在于很多皮肤病都不是单纯皮肤出问题,是内脏疾患在皮肤上的反应。

  这叫有诸内,必形于外。

  有个病人,皮肤长疮,还流着黄水,严重的局部肌肉都破烂。

  老先生说,指月,你看这是什么疮疡啊?

  小指月说,这是湿热疮疡。

  老先生说,为什么叫湿热疮疡呢?

  小指月说,皮肤流水,属于湿毒,水色偏黄,属于热火,湿毒加热火,就是湿热疮疡。

  老先生说,那有没有一味药既能清热燥湿,又可以专走皮肤,还能祛风止痒解毒的。

  小指月说,以前提到有个秦皮。

  老先生说,秦皮能清热燥湿,也可以走到皮肤,但它有一方面作用达不到要求,就是祛风止痒。

  小指月说,我知道了,是白鲜皮,《本草原始》中说,白鲜皮入肺经,能去风,又能入小肠经,能祛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也。

  老先生说,行,就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洗,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你知道为什么叫白鲜皮吗?

  小指月摇摇头。

  老先生说,这白鲜皮有一股羊膻气味,这股独特的气味,能够走肝而治风,所以《药性论》上说它能治一切热毒风,以及风疮疥癣赤烂。

  小指月听到这白鲜皮有独特的味道,就想下次一定要好好品尝品尝,加深印象。

  老先生接着说,所以这独特的气味,进入身体后,善于游走,就像风一样,能祛风以止痒,但它又是苦寒的,能够燥湿以清热。

  一般祛风的药都没有燥湿之功,而很多燥湿的药,更没有祛风的能力。

  而白鲜皮两者功效兼而有之,所以非常符合皮肤湿毒风痒的病机特点。

  白鲜皮顾名思义,善治皮肤,白者肺主皮毛之色也,皮者善于走皮也,鲜者独特的羊膻气味,善于行走皮肤筋骨,能把在脏腑表里的湿毒撤出来。

  故《本草正义》上说,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这就是说白鲜皮善于以它独特的气味,钻通经脉隧道,再以它苦寒之性,把湿毒浊热拔出来。就像蛇捉老鼠一样,能够钻进洞里头去,把老鼠拈出来。这白鲜皮就能钻进五脏六腑,把脏腑湿毒带出来。

  所以湿热者用之,寒湿者应该慎用,或者配合一些温药,毕竟白鲜皮是苦寒之物。

  所以不管是在表的瘙痒风痒,还是在里的脏腑湿毒,这一味白鲜皮都能够去除,故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是治皮肤病的医生们最喜好的药物之一。

  这病人就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洗,连用五天,身上的湿热疮疡,慢慢消退,流黄水也日日减轻,到最后都结疤了,不再瘙痒。

  真是一味白鲜皮,乃湿热疮疡之特效药也。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补缺肘后方》曰,治鼠漏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

  《本草原始》曰,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本草正义》曰,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

《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

皮肤发黄

  有个病人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周身皮肤发黄,医院里一检查,肝胆都没有什么问题。

  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就没法下手治疗,他便来找中医。

  老先生便说,为什么皮肤会发黄呢?

  小指月说,黄加所得,从湿得之,湿郁热蒸,所以发黄。

  老先生又说,那你怎么判断他是湿热熏蒸呢?

  小指月说,脾主湿,又主四肢,这病人腿脚屈伸不利,走路沉重,这是湿性下注,湿留四肢。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

  小指月说,舌红苔黄,脉濡数,尿有热赤,这都是一派脾虚湿盛,湿热郁蒸之象,《黄帝内经》叫做,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

  老先生点点头说,你是住在哪里的呢?

  这病人苦闷地说,我住在一间地下室。

  老先生说,为什么不住高一点的呢?

  这病人说,就那里租房最便宜,我要省点钱,给娃子读书。

  老先生说,不能因为省钱把身体搞坏,这样得了病了,花更多钱,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你这身体的湿邪跟久住在低洼之地,潮湿之所是分不开的。

  多出点小钱,找间环境好一点的,通风透光强点的,这样自己身体少病,娃子也开心,读起书来也更起劲。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确实为了省钱去住地下车库,这样得了病,又要花钱吃苦实在不值得啊!

  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哪味药是退黄专药?

  小指月说,茵陈乃治黄专药。

  老先生说,没错,茵陈可以退脏腑里的湿热毒邪,但还缺一味药,要把皮肤外面的湿热黄浊也收下去。

  小指月说,我知道了,就是白鲜皮。

  老先生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爷爷前面说过,白鲜皮气味膻烈,能通上彻下,无微不至,凡皮肉筋脉里头伏藏的湿毒,这白鲜皮都可以到达,然后把它们搜刮下来。

  这样湿热从小便膀胱排出,皮肤的黄浊,这些浊阴之色,就会慢慢变淡。

  老先生点点头。

  这病人回去就用白鲜皮配茵陈蒿煎服,就吃了五天,花费不过几块钱,身上的不明原因泛黄之症,便像退潮一样退掉了。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药性论》曰,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沈氏尊生书》曰,白鲜皮汤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

  《本草纲目》曰,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y/7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