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1.html
人的脾胃任何时候都需要“养”,而养脾胃这一点,对春季来说尤其重要。为什么?
因为春季特点使然,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春天肝气主令,肝气易犯脾胃;
第二,春天多风,气温变化较大,稍有不慎易受风寒,在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
第三,春天万物复苏,人们在饮食上也开始胃口大开,如果暴饮暴食,胃肠疾病就更易发生。
壹
在著名消化专家眼里,生姜不仅仅是佳肴的佐料,更是保健养生的佳品。
(一)养脾胃,春天每顿饭少不了生姜
保养脾胃关键是促进胃酸分泌和新陈代谢,生姜不热气,还能促进胃酸的分泌,加点盐,还可以降火。
春天也是细菌生长活跃的季节,容易污染食物,造成急性肠胃炎。此时吃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保护肠胃,每餐吃点姜。
(二)每晚睡前会泡脚20分钟
生姜泡脚的养生方法由来已久,是自古有名的驱寒、助睡眠的妙方。生姜水泡脚可以祛风、活血、散寒、暖胃。
尤其在冬天,泡完脚后全身都暖暖的,一天的疲劳也消除了,钻进被窝里,很容易便睡着。
生姜2两、艾叶2两,加入开水制成的生姜水,每天晚上泡脚20分钟。
(三)生姜水洗澡缓解酸痛
每当劳累或肌肉酸痛时,或者患伤风感冒,取2两生姜加15克盐制成生姜水洗澡,能起到给全身活血的效果。
根据季节不同,可以在生姜水里添加不同的草本植物。
春天用薄荷可调养肝气;夏天用香熏可解暑祛风;秋天用黍叶可宣肺;冬天用艾叶可暖脾胃和四肢。
此外,冬天还可以在生姜水里加桂枝,能补肾、驱散寒气。
(四)感冒时,喝杯生姜红糖水
风寒感冒的时候,煮一碗生姜红糖水,祛风散寒还暖身。生姜本身驱寒功效甚好,加上红糖还能运燥、养血,在感冒初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对一些平常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喝点姜枣汤(即姜和大枣熬的汤),有暖胃养胃的作用。
生姜侧重补暖,大枣侧重补益,二者搭配服用可以和胃降逆止呕,对治疗由寒凉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贰
许多人吃生姜,却不清楚是否需要去皮。
中医以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发表健胃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带有行水、消肿的作用,故“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
常规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充分发挥生姜的整体功效。
有以下几种状况应去姜皮:
1、脾胃虚寒者,或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凉食物,应去姜皮;
2、患风寒感冒时,喝生姜红糖水,此时生姜最好去皮;
3、用生姜治疗脾胃虚寒造成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姜皮应去掉;
4、治疗水肿时,不去皮,由于姜皮有利水作用。
除此之外,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尤其在养阳的春季,生姜可以适量多吃。
叁
《伤寒》里是四味药:人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
很常见的药,对脾胃最管用的自古以来就是这四味。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可以帮助人体熨化水骨和水湿,但不少人都有脾胃虚寒的现象,那么中医是如何定义脾胃虚寒?
整体来讲,脾胃虚寒反应的是人体内阳气弱,寒是内生,所以易出现咳嗽感冒肚子疼,或者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者关节疼痛等。
(一)姜,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所以只要是脾胃寒的,一味姜就管用。
后期的医学一见津血亏,就喜欢用麦冬地黄来滋阴养血,问为什么不用姜,则答曰:姜性热,会耗散津液。
津液靠的是脾胃运化而生成,难道是靠生地、麦冬里那些黏液直接补进去的吗?脾胃虚了寒了,麦冬生地之类也是寒凉属阴,阴上加阴,脾胃就更不运化了。
生姜能使脾胃健运,从而气血生化充足,人体就能保持完好的状态。
消化不好的人,大都有过胃泛酸的经历。室内外温差大的冬季,是胃食管反流的高发季节。姜能刺激肠胃分泌消化液,进而中和酸性。
因此,通过食用生姜或饮用姜茶,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1、三餐中加入姜。
将生姜切丝加入菜肴中,如生姜葱末海带汤、当归生姜炖羊肉、姜烧猪肉等,都是适量摄取生姜的方式。每天只需吃1克左右的生姜,即可改善消化。
2、生姜磨粉服用,可抑制胃蠕动的频率与幅度,缓解不适。
3、每天喝杯生姜茶。
声明:
本文由卖姜翁编辑整理,文字、图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和姜枣茶之间,只有一个阅读原文的距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可添加下方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