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佛跳墙涮九品淡糟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闽菜以烹饪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

以厦门口味为代表的闽南菜,菜肴清爽香辣,讲究佐料,同时在使用沙茶、桔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以长汀菜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菜,以烹制山珍野味为特长,重油下饭,口味咸鲜。闽北菜则无辣不欢,莆仙菜则乡土气息醇厚。

除了地处临海,海鲜食材新鲜,值得一提的是闽菜的调味,偏于甜、酸、淡、香,调味料主要是糖和醋,糖可以去除腥味和膻味,醋的酸味可提升食物的口感。闽菜烹饪技法灵活多变,代表菜有:荔枝肉、沙茶鸭、醉糟鸡等;生姜则是闽西菜的野味菜品中比较常用的调味料,较为有名的菜品有烧鱼白、炒鲜花菇、金丝豆腐干、爆炒地猴等。最能体现闽菜调味特色的菜品是糟汁汆海蚌、红烧兔、淡糟香螺片、醉糟鸡等。本期的胡说中医就着重介绍佛跳墙等闽菜代表。

佛跳墙

作为闽菜的重要代表,佛跳墙虽然食材众多,却保持了各自的特色,材质软嫩鲜美,咸中带甜,滋味妙不可说,食用后浓重的香味久久留在口中不散,令人回味不已。

佛跳墙采用鲍鱼,鱼翅,干贝,鲍鱼等几十种食材,还有冬笋冬菇等配料,制作的时候把食材一起装入绍兴酒坛子里,用荷叶封口,煨炖一段时间。做好之时,掀开荷叶,顿时一股浓烈的肉香混合酒香四散开来,肉荤浓郁而不腻,酒气清冽而不醉人。

佛跳墙具有增强免疫力、调经润肠、美容养颜、抑制血栓的形成、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三高、降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治男性前列腺疾病、增加造血功能、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冠心病等功效。对女性来说,还可以光滑皮肤,促进气血通畅,使人容光焕发。

如今的佛跳墙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比如食材的运用,已经没有以前那样讲究,选取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食材,结合养生的理念改良出来的佛跳墙,更适合大众的口味,价格也更加低廉一些。

涮九门头

涮九门头,又称“涮九品”,有人称之为“一盘九脆”。药膳兼济,其风味不仅鲜嫩脆爽,还能让人感到舒筋提神,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之功效。因所食用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囊括牛身主要精华,牛舌峰、牛百叶、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牛里脊,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在米酒草药汤中稍稍涮几分钟,九门头即可出锅,然后再拌上精盐,浇上姜汁。轻咬一口,鲜美脆嫩,萦绕唇齿舌尖。这道菜一般在早餐上食用,要选取刚刚宰杀的牛,据说吃完后,一整天都能精力充沛。

为何这道早餐有如此养生功效?除了牛肉的“功劳”之外,还有这里说的辣薯,实际上为中草药中的“水蓼”,也称辣蓼。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等。

淡糟香螺片

闽菜口味清淡,偏酸甜,汤菜居多,善用红糟和虾油为调料。淡糟香螺片就是这么一道名菜,雪白的螺片淡妆着殷红的糟汁,脆嫩鲜爽,馨香淳美。刀工巧妙,闽菜的刀工素有切丝如发,切片如纸之说,舒展似花,考验着烹饪者的刀工。除了螺片外,这道经典闽菜还包含了冬笋片、香菇片等。

螺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和钙,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海螺味甘、性冷、无毒,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冬笋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有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但是冬笋含有较多草酸钙,儿童、患尿道结石、肾炎的人不宜多食。另外,中医认为,花菇,味甘,性平;补脾胃,益气,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实际上,闽菜不像川菜那么的重辣,也不像徽菜那么的重油、重色,淡爽清鲜,重鲜香,但在食用方面仍需要注意,例如血脂偏高、关节炎、痛风患者、肝硬化患者、皮肤病患者及对海鲜过敏者均不适宜吃海鲜。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点击马上收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o/8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