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谷世喆教授系全国第4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加坡中华医学会学术顾问;英国伦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谷世喆教授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临床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针药结合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策划编辑/秦丹责任编辑/王钧石)
3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50岁,于年5月8日初诊。
主诉:情绪低落2年余。
既往史:2年前诊断为抑郁症。
刻下症:情绪低落,月经不畅,腰痛,寐差,口苦,唇紫,舌有瘀点,苔白厚,脉涩。
中医诊断:郁证,肝气郁结兼血瘀。
西医诊断:抑郁症。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药处方:醋柴胡12g,法半夏10g,茯苓10g,炒白术10g,赤白芍各10g,川楝子10g,香附10g,川芎12g,当归10g,生大黄6g,丝瓜络6g,菖蒲10g,生龙齿50g,血竭3g(分冲)。中药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针刺取:膻中、四神聪、本神、神庭、神门、三阴交、血海、内关、太冲。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min,隔日1次。
针药并用1个月后患者情绪低落及失眠明显好转,自觉咽中堵。前方去川芎,生大黄,生龙齿。加厚朴6g,苏子梗各10g,桔梗10g。针刺加气海,天突,丰隆。针药并用10d后自觉咽中堵症状消失,身体无明显不适,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抑郁症》:“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气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本病例辨证为血行郁滞型,治疗除了疏肝理气,安神化痰,还要活血化瘀。中药在经验方的基础上加了川芎、当归、生大黄、血竭,因患者失眠较重加了生龙齿50g,重镇安神。针灸除了基础穴以外还加了三阴交、血海,活血化瘀。
因此,谷教授在治疗抑郁症时除药物治疗外,还运用针灸和精神治疗。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痊愈。
专家介绍
谷世喆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47载。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倡导砭石疗法,养生康复。针药结合,重视心理疏导。善长治疗内、妇、儿、五官科杂病。疼痛症、面瘫、面痛、颈、腰椎病、肝胆胃肠病、痛经及妇女更年期病、癫痫、情志抑郁病、皮肤病、痤疮等男妇疑难病症。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挂号费: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