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腐烂病
1、危害部位
姜的根茎、茎、叶均可发病。
2、病害症状初在茎基部或根茎上半部现黄褐色水渍状病变,逐渐失去光泽,姜从外部逐渐向内软化腐败,仅留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具硫化氢臭味的汁液。病茎、病根染病初呈浅黄褐色至暗紫色病变,后亦变成黄褐色腐烂,致叶尖或叶脉呈鲜黄色至黄褐色,叶缘上卷,病叶凋萎早落。
3、防治办法
① 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涝品种。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② 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
③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④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却。
⑤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浇灌72%或68%农用硫酸链霉素倍液或抗菌剂水剂—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此外,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⑥ 种姜收获后,先晾晒几天,后放在20—33℃温度条件下热处理7—8天,促其伤口愈合,同时发现病姜及时剔除后,进行贮藏,窑温控制在12—15℃为宜。
二、姜叶枯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部。
2、病害症状该病发病初期在姜叶的周边发生黄褐色枯斑,并逐渐扩大到叶面,然后整个叶片橘黄而变成褐色。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3、防治办法
① 搞好姜种消毒:在播种前,要严格进行选种,并做好消毒,以防姜种带菌致病。
②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施有机肥料,增施钾肥,提高姜苗的抗病能力。夏季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和培土保墒;雨多时注意排涝,可减少病菌危害。
③ 药剂防治:在发病季节前用1:1:倍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2~3次;也可用50%多菌灵~倍液在收母姜后灌窝,或~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三、姜软腐病
1、危害部位
地上茎基部及根茎、叶部。
2、病害症状病发初期,先出现根部腐烂,以后便逐渐蔓延到根茎,使根茎亦腐烂;上部叶片开始凋萎,最后根和根茎部大部分或全部腐烂,发出特别的臭味。
植株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浸状黄褐色,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有白色发臭的粘液。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3、防治办法
① 轮作。换茬是切断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已发病的地块,最好间隔3年以上再种姜,前茬为粮食作物或葱蒜的地块最好。种过西红柿、茄子、辣椒、土豆等作物、尤其是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姜。
② 选种:从无病田或无病株选留健壮姜种,播前再淘汰一次。
③ 姜种处理:催芽前用1:倍液的福尔马林液闷种6小时,充分晾开散发药味后播种,或用农用链霉素ppm浸种24小时。姜种催芽时,每20公斤姜种用1公斤生石灰加水喷洒。栽种生姜时,在切口、分种伤口处涂抹生石灰。
④ 加强管理:高畦深耕翻晒土壤,施优质有机底肥;防止大水漫灌、串灌。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撒少量石灰以防细菌扩散。
⑤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0倍液+天达壮苗灵倍液灌根,每棵灌—毫升,7—10天一次,连灌3—4次。
四、姜斑点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厘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又名白星病。引起生姜斑点病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高湿、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均利于该病发生。3、防治办法
① 避免连作,不要在低洼地种值,注意清沟排渍,做好清洁田园工作。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
②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五、姜炭疽病
1、危害部位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病面现出小黑点。
3、防治办法
① 轮作:切勿与茄科或姜科的其它作物连作或邻作。与水稻轮作一年效果好。
② 减少菌源:彻底清洁田园,勿施用混有病残体堆制而未完全腐熟的土杂肥,深翻晒土,均可有效减少初侵染源。
③ 高畦深沟种植,施优质有机底肥,整平畦面,及时中耕培土,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④ 药剂防治。可选喷: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倍液等。隔8—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六、姜枯萎病(茎基腐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地下块茎部。
2、病害症状块茎变褐腐烂,地上部植株呈枯萎状。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孢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长有菌丝体。
3、防治办法
① 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涝品种。
② 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③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却。
④ 土壤处理:常发地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姜种块1—2小时,捞起拌草木灰下种。
⑤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铜水剂倍液、70%百茵通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七、姜眼斑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叶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叶两面病斑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斑或眼点病,病斑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大小5-10×3-4㎜,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3、防治办法
① 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抵抗力。
② 药剂防治田间喷洒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等,可兼治生姜其它叶斑病。
八、姜花叶病毒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在叶面上出现淡黄色线状条斑,引起系统花叶。3、防治办法
① 因地制宜选育和换种抗病品种。
② 加强检查,于当地蚜虫迁飞高峰期及时杀蚜防病,同时挖除病株,以防扩大传染。
③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或5%菌毒清水剂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九、姜白星病
1、危害部位
叶片。
2、病害症状
叶斑近梭形,黄白色,边缘分界不明晰,叶片斑点细而多,以横径2~5毫米居多,病斑可连合为斑块,后期斑面病征表现为小黑粒(分孢器)。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斑中部变薄,易脱落成叶片穿孔,全叶星星点点,故名“白星病”,相当触目。3、防治办法
① 注意寻找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避免在低湿地种植,实行高畦深沟栽培,注意开沟排水,雨后尤其应及时清沟排渍降湿。
② 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可减轻发病。
③ 及时喷药预防控病。可结合防炭疽病一块进行。防治好炭疽病也兼治了本病。
十、大姜花皮病
1、病害症状
生姜花皮病即生姜线虫病,很大原因是由于重茬造成的,而且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这种病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
2、防治方法
① 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这样病情可显著减轻。选用无病虫种姜和深翻土壤。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以及采取合理施肥、灌水等措施可减轻病害。
② 土壤消毒:可利用二溴乙烷、溴甲烷等药剂在种植前2~3周施于离土表13~20厘米深的土中,施药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药后压实,以达到熏蒸线虫的目的。
③ 药剂防治:应用杀线虫剂在种植时或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视病情进行沟施或穴施。杀线虫剂有:触杀型杀线虫剂如10%益舒宝,内吸型杀线虫剂如涕灭威、呋喃丹、灭线磷、克线磷等。
精彩阅读推荐: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什么情况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