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健胃、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止痛、祛痰、助消化、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风寒、呕吐、咳嗽、胀满、食滞、腹泻等症。《本草纲目》记载:生姜“生用发散、熟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解半夏毒)浸汁点赤眼,(红眼病)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病。”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含有植物杀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其中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另外生姜具有防氧化和抗衰老功能。现介绍几种使用生姜防治常见病证的验方:
1.斑秃取生姜切片浸泡于高梁酒中,2~3后天涂擦患处,每天局部使用4~5次,或直接用生姜涂擦患处,连续使用3月。
2.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天2~3次,一般6~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愈合。
3.腋臭取生姜30g,切碎,浸于一般的医用酒精中,封瓶1周后提取滤液,装瓶备用。用棉签或棉球蘸滤液搽于腋窝处,每天2~3次,连搽1月;或生姜适量,3%~4%的碘酒1瓶,先用生姜轻擦腋窝至局部皮肤轻微发红充血为度,然后用碘酒涂局部皮肤,每天1~2次。
4.预防龋齿每天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
5.咳嗽取鲜生姜和牛奶各适量,把姜捣碎取汁,待牛奶烧开后加入姜汁略烧片刻起锅,放凉后便可饮用。对感染风寒的咳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6.醒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解酒。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酒醉所致的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7.预防晕船、晕车取新鲜生姜1片,贴于神阙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8.蛲虫病每天睡眠前,先用热姜水清洗肛门周围,然后再饮用热姜水一小杯,持续10天左右可愈。
9.牙周炎先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天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天2~3次。对牙周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10.冻疮生姜30g放入热灶灰中2分钟后取出趁热用刀切成薄片涂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2周,对早期冻疮和未破溃的冻疮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调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渍、盐渍、醋渍,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民间流传的生姜治病验方如下: 1、恶心呕吐: 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橘皮9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 2、妊娠呕吐: 生姜、红糖茶: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3、受寒腹痛: 鲜姜、白胡椒、红糖汁: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亳升冲。每日二次早晚。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亳升煎开服。 4、腹泻: 姜、炒鸡蛋: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毫升,每日一次。生姜、茶叶汁:生姜、茶叶各9克,水亳升煎服。 5、慢性胃炎 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
6、慢性萎缩性胃炎: 生姜米醋汁:生姜克切细丝,浸泡在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备3天后用,每日空腹时服用10毫升。 7、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猪肚、生姜汤:猪肚1只冼净,纳入切碎之生姜克,扎紧肚口,放置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肚烂,姜汁渗透到猪肚,食肚饮肠,每只肚吃3—4天,连服8—10只。 8、风湿关节炎: 生姜汁亳升,冰糖克,西瓜半个。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内,再搁水煮,每日半个西瓜,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此方以在三伏天为宜。 9、肩周炎: 老生姜50克,葱白30克,白洒15毫升,共捣烂,炒热或微波炉打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一日数次。 10、宫冷不孕: 生姜、红糖羔:鲜生姜克,红糖克,将生姜打碎机打成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在月经期开始期用,每次1匙加亳升热开水,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禁忌房事。 11、食物中毒: 生姜、紫苏叶汤: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亳升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 12、中草药中毒: 生姜汁:误食生半夏、天南星发生舌肿、喉哑时,取生姜汁6亳升,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
古代有容颜不老茶,民间谚语赞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和此药胜如宝,每天清晨饮一杯,一是容颜不会老。可见生姜的作用远远不是这些。
更多精彩在后面,赶快订阅吧
中医外治联盟交流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