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生姜篇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www.hhlsq.com/m/

编者按:

前几个故事老爷爷和小指月分别介绍了发散风寒的麻黄、桂枝和紫苏,你都学会了吗?现在再介绍一个发散风寒的常用植物,那就是厨房中常用的生姜。要知道生姜有什么妙用,请看小指月的经历。生姜篇早行山中口含姜虽然竹篱茅舍里很多时候对于慢性病都是开张汤方叫病人到镇上去抓药。但如果有些山村里的人急着要用到一些药草,老先生要么自己柜子里就备有,要么就自己到四处去采药。这不,一大清早,爷孙俩人已经翻越了好几座山,原来他们今天早上是去采药。不知道怎么回事,小指月以前都是赶在爷爷前面,今天怎么打不起精神,反而落后了。爷爷关切地问,小指月,往日活蹦乱跳的小指月,今天都到哪里去了?小指月郁闷地说,爷爷,怎么今天走起山路来,有点头晕,老想打喷嚏?爷爷在前面停下脚步说,早上出来时,叫你含片生姜,你含了没有啊?小指月摇了摇头说,那么辣,我含几次就不想含了。老爷爷笑笑说,你这是自找苦吃,早行山路,这大清早,水湿雾气很重,甚至还有山岚瘴气,生姜能够辟恶气,通神明,你不含片在口,怎么能打起精神,把寒气赶出去呢?说完爷爷好像变魔术一样,从袋子里拿出两片生姜,丢给小指月说,快嚼上,再不嚼上,活蹦乱跳的小指月就会变成病猫了。小指月接过手后,丢到嘴里,他不太喜欢这股辛辣的味道,但没办法,清晨雾露雨湿大,山岚瘴气重,太阳又还没有完全出来,最容易被风冷所伤,所以在山中早行的采药人,都会带上生姜防身。《本草纲目》上说,早行山中,宜含姜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即山岚瘴气。这句话可是一辈子的经验之谈。李时珍是什么人呢?他可是最地道的采药人,而且还编写了《本草纲目》这本医学巨著,所以《新三字经》上说,李时珍,编本草,徐霞客,探险奥。一个经常与大山打交道的人,其实就是要跟山里的寒湿雾气,以及山岚瘴气打交道。你如果不知道一些防身之道,结果跑一趟山回来,就有可能感冒拉肚子,甚至头身困重。所以很多在山居的人,不明不白就得了风湿痹症。其实这都是长期与山中风冷打交道,但又不懂得用一些温通血脉,发散风寒的药物来调理身体造成的。随着那辛辣的山姜味走窜上周身去,刚才像泄了气的皮球样的小指月,仿佛一下子充满了气一样,又蹦跶蹦跶地跳到爷爷前面去了。当然还有小指月欢快的《采药歌》歌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歌曰:   草木中空善于治风,   叶根有毛治血之宗。   叶杆生刺祛瘀消肿,   叶里藏浆可以拔脓。   多梗白花寒性相同,   红花圆梗性属温通。   气味芳香行气止痛,   气味辛辣治寄蛇虫。   对枝对叶跌打之用,   上山采药有所适用。......又歌曰:   笑纳淮山草木香,   聆听神曲寺中扬。   朱砂点破阳春路,   琥珀回穿半夏乡。   举目红花烧峭壁,   低眉白菊卧篱墙。   使君远志当归汉,   玉竹依然熟地藏。......水火伤,用生姜爷孙俩采药回来时,太阳都出来了,大地一片温暖,山岚雾气都渐渐散开。小指月习惯性地架起火炉子,煮起水来。原来爷爷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喝上一两杯热茶,但从不喝多。爷爷说,少量饮茶,可以健胃消食,但大量饮茶,却会伤到脾胃,好东西也不可贪多。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只见爷爷边呷着一杯热茶,边唱起一首《不知足》诗来: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爷爷唱得入神,小指月也听得入神,他正在想爷爷唱这诗是什么意思。结果一不留神,就打翻了他手中的那一小壶热水,小手指马上被烫得红通通。哎呀,好痛!本能的反应,小指月一边跳着,一边用手去吹,爷爷转过头来望向小指月,知道这顽皮的小家伙又把手烫到了。爷爷说,水火伤,怎么办?小指月边跳边叫说,用生姜,效果良。爷爷接着说,那你还等着干什么呢?小指月马上跑到厨房里拿来一大块生姜,丢到石臼里,用那只没有被水烫到的手,快速地把生姜捣成泥,然后把这些姜泥敷在烫红了的小手上。然后就感到一下子伤痛减轻了,缓了一口气说,舒服了点,还好有生姜。第二天就完全不痛了,再过几天,连伤疤都没留下。这种小招法,让小指月切身体会,非常深刻。所以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上水火伤,用生姜,并把这件事情也记录下来了。因为爷爷曾跟他说,一个医生,不知疾苦,无以为医,要以病苦为医药。在病苦之中,你才能够真正有切肤之痛,然后发勇猛心,去精进医术,迅速处理苦难。所以每一个好的经验,都值得记下来,而且应该记下来。历代圣贤们都是这样发心的,他们不为自己,只为好的药方智慧能够代代相承,救人于疾苦烦恼之中。一个医家,要医术不断上进,一方面要善于阅读古籍,养成每日必有一得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善于有临床实证的精神,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去验证药物的疗效,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生姜解半夏毒小指月翻阅古籍,发现关于生姜的功用有四:   一曰,制半夏,有解毒之功。   二曰,佐大枣,有厚肠之说。   三曰,温经散表邪之风。   四曰,益气止胃翻之呕。他就在想,姜枣可以调和肠胃,调和中焦脾,有助于生化气血,这个我知道。姜可以温经散表邪之风,我也切身体会过,早上被风寒山岚邪气一吹,头身困重,流清鼻涕,马上嚼上一片生姜就好了。关于姜制半夏有解毒之功,这可怎解?于是小指月便去问爷爷。爷爷又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转身走到竹篱茅舍外面。那里正长着一片半夏,爷爷采了一片半夏叶子拿进茅舍里面来,跟小指月说,“指月啊,这是什么啊?”小指月当然知道“知道了,那是半夏,外面到处都是。”爷爷又跟小指月说,你尝过半夏没有啊?小指月摇摇头。爷爷把这一小片的半夏叶子,又摘出像米粒那么大的一小点,放到小指月手中,示意他尝一尝。小指月看爷爷那么小气,便说,外面那么多半夏,你就给我这点尝,都不够我塞牙缝!爷爷想笑又没笑,说“等你牙缝塞满了,还想要,我再给你。”于是小指月想都没想,就把那太不值一提的一丁点半夏叶片,丢到嘴里嚼了起来,一吞下喉咙,指月那表情就有点傻了。他着急地说,爷爷,我中毒了,我的喉咙怎么想刀割剑刺那样呢?爷爷假装不知道,问他,那么一丁点都不够塞牙缝,还要不要啊?小指月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要再说话,却说不出来了,啊,啊,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他想什么能解半夏毒呢?刚才不是读到生姜制半夏,生姜能解半夏毒之功吗?没等爷爷动手,他立刻冲进厨房,不管三七二十一,连姜带皮就往嘴里丢,大嚼了起来,慢慢咽下去。然后就感到从口腔咽喉到胃流下一条热辣辣的烧烁感,随后那种针扎样的刺激喉咙之感就消失了。他这才缓过气来,能够讲话了。他第一句话就是,我明白了药书上说生半夏要用姜制,如果直接服用就容易戟喉的道理,以前不知道什么是戟喉,那是没有尝过梨子的味道,这次又吃了一次苦头,原来戟喉就像是矛戟针刺一样扎喉痛啊!这种东西千万不要乱尝,到时候声音说不出来就麻烦了。这时爷爷在旁边翻开宋代洪迈《夷坚志》,找到那一则关于生姜治病的故事。然后讲给小指月听。原来有个叫杨立的人,咽喉红肿生疮,话都说不了,溃破后还有脓血,一大群医生都束手无策。有个叫杨吉老的医生,问了杨立平时的饮食习惯。原来这杨立平时喜欢吃鹧鸪,杨吉老马上嘱咐说,先服用生姜一斤,然后再用药。按照常规的道理,咽喉都红肿热痛,溃破流脓,再吃生姜不是火上浇油吗?但大家都知道杨吉老医术高明,绝不会轻易戏言。于是杨立就先拿几片生姜来嚼服,发现尝几片后并没有疼痛,反而越吃咽喉越舒服。吃到半斤的时候,疼痛就消失了,吃完一斤,只是感到有些辛辣,但是咽喉流脓血消失了,也能讲话了,病也随着好了。这杨立不解地向杨吉老问,为何我的病,诸医束手单用生姜得以救治?杨吉老笑笑说,你以后要少吃鹧鸪了,鹧鸪喜欢吃半夏,你喜欢吃鹧鸪,这样半夏之毒转入咽喉,而得喉壅,生姜专攻半夏之毒,故能姜到病除。大家听后豁然开朗,如非辨证仔细,哪里会知道原来这是慢性半夏累积中毒所致,乃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就的。所以不能见病知源,就没法根治疾病。小指月听后,大叫妙哉,这生姜能解半夏毒,得赶紧记入本子中。生姜童便醒跌仆“生姜不是平常之药,用得好可以急救。天底下不是因为用稀有神奇的药来治疗大病急病,稀疏平常的药用到极致,也可以化平常为神奇。”小指月在反复思索爷爷这句话。这天爷爷带小指月下山到镇上去赶集。小指月的心像小鸟一样,飘飞了起来,边跑边跳,一会儿踩踩路边花草,一会儿看看树上小鸟。想起闹市里的冰糖葫芦,指月的口水就禁不住掉下来。爷爷在指月头上用烟斗敲了一下,说,还不赶快走,看什么看,有哪样东西是你的。小指月没有听懂爷爷这句话,是啊,百年过后,这身体都不再是自己的,又有什么好贪恋的呢?一到集市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既有卖瓜果的小贩,又有吆喝着冰糖葫芦的大叔,旁边还有玩杂技的卖艺人,甚至还有卖面条的大婶。小指月一边拿着爷爷刚买给他的冰糖葫芦,一边说要多看会儿杂技表演,什么胸口碎大石,咽喉顶红枪,这些在小娃子眼中都是神奇得不能再神奇的事。当然还有后空翻,以及双手倒立,蜻蜓走路等,表演非常精彩,周围传来阵阵的喝彩声。谁知有一个练后空翻的小伙子一不留神,背部着地,一个跌仆,居然晕死过去了,场中马上乱成一团。有人喊救命,有人喊医生。表演杂技的老板也慌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估计这些杂耍不知练了多少年,今天怎么这么倒霉会出事呢?小指月在旁边也愣住了。他发现,怎么爷爷不见了,他四处一望,刚要喊爷爷,发现爷爷正在卖面条的大婶那里捣着什么东西,小指月马上跑过去。爷爷拿一个装面条的碗丢给指月说,快,拉一泡尿下来,越快越好!小指月不知道爷爷要干什么,但爷爷说的,指月马上照办。尿拉好的时候,爷爷把捣碎了的东西放到里面去,小指月一看原来是生姜,然后看到爷爷用手指一搅,那姜汁跟童便便混在一起。然后老先生三步并作两步走,就往那晕死的小伙子那边走去。别人还没反应过来,老先生就把姜汁往这小伙子往这小伙子嘴里灌。虽然有大部分流了出来,淌湿了衣服,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灌了进去。老先生说,灌下去就有救了。果然一灌完,这小伙子呛咳了几下,然后醒了过来,喘了几口气,煞白的脸才慢慢转红晕。周围的人包括杂技的老板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这小伙子就没事了。大家在周围都鼓起掌来,他们都想留老先生好好答谢。甚至有人认出来,他们爷孙俩就是竹篱茅舍的医生。但老先生拉着小指月的手,说,还有急事要办,便飘然离去。因为老先生不喜欢热闹,他好清静。在竹篱茅舍里头,爷孙俩又坐在那里看书,好像对刚才那一幕完全不以为意,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过后就不管了。这时小指月已经拿出本子来,在抄录爷爷给他翻到的一段古籍:《广心法附余》曰: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抄完后,小指月便问爷爷说,如果在路上不能及时找到生姜怎么办呢?爷爷笑着跟指月说,不要惊慌,单味童便就能治跌打闷伤,而且用童便的诀窍要趁热往伤者嘴里灌。不省人事的要多灌些,那样重伤的可以醒过来,轻伤的也能够逐瘀血下行,理顺气机,使身体快速恢复。说完,爷爷又从用竹编制的书橱里,抽出一本《外科心法》。翻到一页早已经折好一个小角那里,小指月接过来,看了一遍就喊道,妙哉!妙哉!他就像禾苗吸甘霖露雨一样,赶紧用笔把《外科心法》这段文字抄录下来:“大凡损伤,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唯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可取效,但有无瘀血,恐不能尽识,反致误人。唯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止呕圣药姜汁山脚下,有一对养羊的夫妇。他们有个儿子不务正业,吃喝玩乐,还去赌博,本来家产就不大,都让他输得快倾家荡产了。周围乡里邻居,以及镇上有威望的老人都来劝这小伙子,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但这小伙子照样我行我素,越陷越深。有一次这小伙子跟猪朋狗友在镇上喝完酒后,又吃了一些生冷瓜果,然后就一路呕吐。回到家里,又大泻了几场,整个人就像脱水的瓜苗一样蔫下去了。几天都吃不下饭,而且稍微一点汤水都呕吐下来。小伙子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俩人便到半山腰竹篱茅舍找老先生,老先生跟小指月被请到山脚下来,为这小伙子治病。老先生一看就明白,跟小指月说,生冷瓜果,酒食所伤,呕吐不止,用什么呢?小指月说,用止呕圣药!老先生点点头说,姜汁止呕效最奇!于是叫这老夫妇捣烂一块生姜,挤出点汁来,然后再从药蒌里拿出点藿香正气散,把这姜汁拌在里面,给这小伙子吃下去。小伙子刚刚吃完后,那种想呕的感觉就消失了。而且慢慢觉得肠子有团热气在动,胃口起来了,便索要粥水喝。家里早就给他煮好了老先生提前交代的山药粥,用这来养胃。这药粥一喝完,居然不吐了,这可是三天以来第一次吃东西不吐。一旦不吐,体力就很快恢复了。夫妇俩千恩万谢,小伙子也觉得自己好像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回,不知道怎么报答老先生。这时老先生正准备拄着竹杖要走,小伙子反应还算敏捷,对老先生说,你鞋带松了没系好!老先生点了点头说,看来我真的老了,两只手发抖,眼睛发花,蝇头小字现在也看不清了。偶尔读读古籍,没有放大镜都不行。现在鞋带松了,腰板也硬了要弯下去都不容易,你能否帮我把鞋带系好。这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助了老先生一臂之力。老先生慈祥地说道,谢谢你,年轻真好,眼明手快,你瞧瞧,人老了行将入木,一天比一天衰弱。小伙子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你人生该干的事业干好,等到像老头子这样眼花手抖了,就啥事也别想干了。小伙子听完,心中一个颤栗,像是被雷电击了一下。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先生跟小指月转过头就离开了。奇怪的是从那天起,这小伙子再也没有花天酒地,陪猪朋狗友去浪荡赌博了。他陪伴在父母身边,帮忙牧羊种地,很快把赌债还清,并且娶上媳妇过上幸福的生活。小指月在路上不解地问,爷爷,你手没有抖过啊,你眼睛没有花过啊,你每天看的书比我还多,看的字比我的还小,你从来都没有用过放大镜,系鞋带是轻而易举的事,你天天都练太极,身子骨好着呢,怎么在那家里尽说谎话,是骗小孩吗?爷爷不是说,人不能说谎话吗?老爷爷又拿旱烟袋往指月头上一敲说,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谁能说得清呢?你以后长大了都会明白的。做什么事情不要看到表面的语言,要看到背后的用心。老禅师的延寿姜男子不可百无无姜。《论语》中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姜不仅是食疗之品,用得好更可以做延年之方。特别是处于山中,或者常年处于阴冷环境下,身体有寒湿为患,姜无异于延寿良药。这天指月跟着老爷爷路过一禅寺,这禅寺在一片翠竹的包绕下,与世隔绝,群山回环,绿水流淌,小指月身在其中,就明显感到这青山绿水,不似人间。突然听到一阵蝉鸣、鸟叫声,这才感到自己不是在梦中,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爷孙俩拾阶而上,这古老的石头缝上长满了青苔,远远就传来梵音还有阵阵木鱼声。路边偶尔还有山羊走过,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陌生的来客。小指月更是好奇,便问起爷爷说,在别的地方采药,见到山羊,山羊就跑,怎么在这山里头,山羊见人都没有吓着要走呢?爷爷笑着说,这是佛门清修之地,这周围方圆十里都没有猎户进来,所以这里头的鸟不怕人,连山羊都对人有好感。小指月第一次听到佛门清修之地,居然可以让小动物不怕人。小指月真想上前去摸摸那只山羊,但看到爷爷已经快要走到寺庙山门去了,赶紧跟上去。小指月一跑上去,刚好有一个老禅师出门来。还没完全照面,就听到老禅师洪亮的声音说,远来贵客,恕老衲有失远迎,哈哈!老先生双手合十,弯腰做了个礼说,有劳尊者,打扰长老清修了。小指月就插了一句话说,老和尚,你怎么知道我们来呢?老先生对指月说,不得无礼,这是禅门尊者。只听那老禅师笑笑说,你们人虽没到,但药气已经先到。没有什么尊长跟凡夫之分,拜老郎中所赐,老夫多年风湿痹症,如今一去不复回。小指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老爷爷曾经给这大师傅治过风湿,不知道爷爷用什么药呢?只听得老先生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区区风湿,何足挂齿!老禅师哈哈一笑说,我佛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老先生不知手下救了多少人,这才是真正出家人的胸怀!老先生说到,身病有药医,心病唯佛法可医,这不我又要向您老取经了。老禅师又笑道,不敢不敢,老衲学识浅薄,只会打几句口头禅而已。这时小指月看来看去,这老禅师不算怎么老,怎么左一句老衲又一句老衲的。童心大起,一有疑惑就说了出来,老师傅,你说自己是老衲,我看你像四五十岁不老啊!确实这和尚面目慈祥,颜若童子。这时老禅师缓缓道来,我服用生姜已四十多年,故不显老耳。原来这老禅师已有八十多岁,他早年住山参禅,因为只重视心性的开悟,而忽视身体的锻炼,所以才三四十岁,就得了严重的风湿,腿脚行走都不利,颜容也憔悴。这时他遇到了小指月的爷爷,得到一个服食生姜的方法。每天服用少量的生姜,可以暖胃助阳,祛除常年素食停留在身体里的寒湿,这样身体才日渐强壮,脾胃才更加健旺。脾主四肢,功能一加强,腿脚寒湿一散开,身体就慢慢强壮起来,脸色也转为红润,从此又了强大的身体做后盾,参禅就更加精进无碍了。难怪老禅师说,这副身子骨还是拜老郎中所赐。随后老禅师邀请爷孙一起到寺里去参观了一遍,然后在禅房里喝茶论道。小指月只听得爷爷问道,如何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只见老禅师伸出一只手来,吹了一声口哨,从窗户外居然飞进来一只鸟,而且恰巧落在老禅师的手上。老禅师轻轻地把这只鸟握住,然后再放开来,鸟在他手上蹭了蹭,便又飞了出去。老禅师微微一笑道,明白么?爷爷随即笑了笑,点了点头。小指月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又不好打扰,于是自个儿就到寺院里去游玩了,到傍晚才跟爷爷一起下山回去了。小指月不懂老禅师那个动作意味着什么,但他对老禅师信手招来鸟雀的功夫却很感兴趣。小指月便问爷爷说,为什么鸟雀在它手中呢?爷爷笑笑道,以天地为心,则鸟在其中!姜枣茶,治痛经《黄帝阴符经》曰,“动其机,万化安。”这六个字,小指月琢磨了很久,什么是治病最好的时机呢?如何在最好的时机下手?为什么别人用姜枣茶治不了痛经,爷爷用就治得了呢?这还得从一例七八年顽固痛经的女孩子说起。有一天,有对母女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老爷爷问她们,怎么回事啊?做母亲的说,我娃子每次月经来都肚子痛,最厉害的在床上滚来滚去,用热水袋敷都不管用,老先生有没有好的办法呢?小指月先摸了下脉,说,咦,这手怎么这么冰凉,脉这么沉迟。爷爷便问,沉脉主什么呢? 小指月说,沉主里,主气血亏虚。就像江河水不足,水位就沉下去。爷爷听了笑了笑,他知道小指月现在领悟脉法,懂得取象譬喻,于是再问,那迟呢?小指月寻思了一下说,迟为有寒。天气温暖,万物就跑得快,天气寒凉,大家在路上行走就很迟缓,所以血气遇温则行,得寒则凝滞迟缓。爷爷听后点了点头说,为什么会痛呢?小指月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爷爷又问,怎么不通,如何不荣?小指月说,血脉为寒邪所克,寒主收引,即是不通;气血不足,推动无力,不能荣养,如此不荣则痛。老爷爷又问,为什么脉象沉迟呢?为什么会不通不荣呢?这下小指月就答不上来,张口想说,又说不出来。老爷爷跟她们母女说,小娃子以后不要再吃生冷瓜果了,生冷瓜果能够束百脉,女孩子阳气不够的话,又缺乏运动,越吃生冷之物,手脚就越凉,痛经就越厉害,到后来子宫里长包块都不知道是怎么长的。这时那母亲便恍然大悟说,我女娃子就是经常爱吃田地里长的西红柿,或树上的水果,为了减肥,她可以当饭吃。老爷爷摇摇头说,以后可不能这样干了,上次我们碰到一个女孩子,她就是这样把水果当饭吃,想减肥,把月经都减没了,以后连娃都生不了,你怕不怕啊?母女俩这才重视了起来,知道手脚如果冰凉的话,冬天睡不热,那一定要远离水果,不要贪一时口馋。小指月想不到爷爷一下子就把病因找出来了,那么该怎么治呢?老先生问,不通用什么呢?小指月说,寒凝不通用生姜,姜能散一切寒,因为它有一股辛辣的热气。老爷爷又说,不荣用什么呢?小指月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用脾之果大枣,直接补脾生精液,这样气血足,脾主大腹功能加强,肚子里就不会因为缺乏血液而疼痛。就这两味药,小指月写在纸上,然后又交代她们煎煮的时候,放些红糖进去,不要煮得太久,因为姜的辛辣之气不耐久煮,久煮后散寒通气之力就会大减。但见那母亲摇摇头说,这方子不瞒您说,我们也用过,就是效果不理想,所以才找上您老这里来。小指月也在想,那既然不理想,那要不要改改方子呢?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犹豫不决的样子,便笑笑说,方子你是以前用过,但你用时有没有按照最好的方法来服用呢?那对母女,包括小指月都一愣,服药还有最好的方法,别人用不好的汤药,难道改变一种方法来服,就有效吗?只见爷爷问那小女孩说,你是怎么喝姜枣红糖茶的呢?小女孩羞答答地答道,在肚子最痛的时候,就煮上一碗喝了。爷爷又问,那你有没有把姜丝嚼吞下去呢?小女孩说,姜丝很辣口,我不喜欢吃。老爷爷笑笑说,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良药苦口,良药辣口,吃药又不是吃饭,不看口味,要看效果。有效果的嚼嚼吞了,又何妨呢?于是爷爷便教她们用姜枣茶治最顽固的痛经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在月经来临前七天,就开始每天喝上一碗。第二点喝姜枣茶时,要把姜丝绊着红枣肉嚼碎吞到肚子里去,这样丹田就会像一个锅炉一样烧起来,寒气就会像阴暗碰上太阳一样,四处逃窜,气血就会像行云流水一样,彻底通畅起来,无所住滞。半年后,这对母女又来竹篱茅舍,不过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来感谢的。自从用了这种姜枣茶的服用方法后,女孩子再也没有痛经过了。而且气色渐渐红润起来,整个身体更壮了。本来小指月都忘了这件事,但想起半年前跟现在这女孩的变化,不禁大吃一惊,脉象原本沉迟弱不禁风的样子,得到姜枣茶的滋润,发散风寒,脉象渐渐缓和有力,足见一派寒气,已经消散于体外。于是爷爷就跟小指月讲《黄帝内经》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道理。就是要在疾病的真正原因上下手,要在长期累积的寒气,跟亏虚的气血里头用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小小痛经,必然是长期受了凉,加上气血不足所致,所以用药也绝不是在痛经的时候用一两次,要在还没痛之前就下手调理,把血气补足,把寒气发散出去,这样又何患痛经不除呢?所以说,对于慢性病,病在急时,要治在平时啊!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又有什么用呢?平时不懂得内壮自己的气血,等到痛经临时才想到姜枣茶,这样怎么能根治痛经呢?于是小指月在笔记本上写上:姜枣茶,治痛经;伏所主,先所因。月事前,一周服;姜枣嚼,经痛停。姜茶饮,治痢方最近天气转凉,有一个专门帮助看管树林子的老农人,居然一下子病倒了。原来这几天连风带雨,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出去锄草时又忘了添上大衣。这样一下子就肚中冷痛,拉起肚子来,拉到手软脚软都动不了了。家里人以为又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肠道里有热毒,于是用一些凉茶来服用。想不到这对于向来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老人家彻底起不了床了,你想想好汉都敌不过三泡屎,何况这老人家一天拉了七八次。于是爷孙俩被请到这片树林里来,帮这老农人看病。小指月一看这老农人,印象特别深。这老农人脸上的皱纹,就像干枯的树皮一样,没什么血丝,加上现在闹了好几天肚子,连吸几口气都费尽。这该怎么办呢?这时最考验人了,一个郎中你让他拥有数百种药,那他治起病来自然底气足,而真正考验人的是,你手中没什么趁手的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枪,只能够利用现有的微不足道之物。穷乡僻野,缺医少药。即使有药方,有点钱,要跑到镇上去抓抓药也难啊!小指月想了好久,想不出招来,但见爷爷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对那老农说,你身体年老阳虚,体弱无力,不能按照常规治痢疾的思路来吃药。虽然说痢无止法,但不是说所有痢疾都要用通泄之药,只有体内热毒败浊留而不去,才给邪以出路,用寒凉通下之药,但你的身体阳气不足,平时肛门又向下脱垂,不能再受通泄之药了。只能给你用些温中散寒之品,恢复中焦运化,把外围的风冷散开。老农人久住山林,也懂得些医理常识,但爱好者毕竟是爱好者,容易被病名所惑,不能拨开乌云而见晴天,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病理实质。小指月就想这可怎么搞,什么药都不现成。爷爷看出了小指月的困惑,便唱出民间流传的朗朗上口的生姜谚语。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于是把生姜切碎,跟茶叶绊在一起,泡上一壶可口的姜茶,随意饮之。小指月发现爷爷这次用姜有点奇怪,居然把姜皮给削了。不解其故地问为何?爷爷便跟他说,《集验方》上讲,姜茶乃治痢简验方,把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二盏,任意呷着便愈。若是热痢,生姜留皮;若是冷痢,生姜去皮,此中有大妙。原来这个小小的姜茶方,居然是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地方非常简验便廉的食疗方子。那老农人喝完一杯热腾腾的姜茶,说道,好舒服啊!老先生跟他说,慢点喝,老年人泻肚子后的肠胃虚得很,应该千口一杯饮,慢慢地品。就像你烧柴火一样,小柴枝慢慢地添,火才烧得起来,一下子用大柴枝丢下去,火马上就灭了。所以老年人卧病在床,一切言语行动饮食都要安详和缓。老农人听后,点了点头,甚是赞许。第二天老农人就下床,又开始干活了。喝完姜茶后,就再也没有拉肚子过,看来拉肚子并不是热毒闭在里面,而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加上天气转凉,风寒客表,寒气循着脾胃所主的四肢传到肚腹去,由于肚腹缺乏阳气,就运化不了水谷,这时姜茶一下去,直接暖中土,化水谷。于是泻痢止,肚痛除。小指月便问,为什么要把姜皮削掉呢?老先生知道他会这么问,笑笑说,生姜皮善于走外皮,偏辛凉,生姜的肉更善于停留在脏腑,辛温能暖中,对于老人家的身体来说,对老人家冷痢阳虚的身体来说,稍微带点凉的都会加重他的病痛。所以去皮留姜肉,取它暖中散寒以止痢。小指月感到这中药太神奇了,同样一块姜,怎么姜皮就偏辛凉,姜肉就偏辛温?它们正是阴阳统一在一起啊!于是在小本子上写道:姜茶饮,治痢方。冷痢痛,去皮尝。肉辛温,皮辛凉。寒热详,治病良。枯树、姜汁治脱发有个小伙子二十出头,居然秃起了头,遍尝诸药乏效。这天在他父母的带领下,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小指月看到这人头上头上居然带了个帽子,又没下雨,外面太阳也不烈,带帽干什么?就听爷爷问,这娃子掉头发多久了?小指月马上明白了,原来小小年纪掉头发,不好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得了什么重病。小伙子说,都快三年了。小伙子他父亲也接着说,我们家庭都没有掉头发的遗传,吃了一年多乌发生发的补肾药,怎么头发越掉越厉害。老先生一摸脉,笑了笑,马上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于是跟小指月说,你再摸摸他的手跟脚,小指月一摸,马上缩回来,咦,怎么这么凉?小伙子他父亲说,是啊,以前都没有的,这几年越吃药手脚越凉,会不会什么绝症啊?老爷爷点了点头说,这个病不是小问题啊,治不好的话,接下来眉毛胡子都掉光光,二三十岁就像小老头,连媳妇都娶不着了。这一家三口正担心这点,所以这几年才四处求医问药,于是焦急地说,老先生救救我们家娃子吧。老先生点了点头说,你们就留在这里,我跟这小娃子出去走走,给他找点药。说完,老先生交代小指月泡上两杯清茶给这夫妇喝,然后他就带这小伙子到竹篱茅舍外面去了。这时连小指月都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什么药,要找药草吗,直接叫我小指月去采不就成了,有哪样药草我采不到的呢?小指月挠挠头,实在想不出爷爷在搞什么。再说老先生,绕过了几个小土坡,老先生把这小伙子带到一棵枯树旁边。小伙子不安地问,老先生,我这病有救吗,该用什么药呢?老先生笑笑说,小伙子别人都救不了你。小伙子大惊失色,那我该怎么办呢?老先生笑着说,你自己能够救得了你自己。小伙子是一头雾水,反复地咀嚼老先生那句话,我自己能救我自己,我怎么不知道呢?老先生指着枯树,对小伙子说,你给我说说看,这棵树为什么会枯掉呢?小伙子不是傻瓜,一看就看到这树下面的根都被人挖走了,应该有人用这树根来做药或者什么,所以大大的一棵树,因为被伐根了,所以枝叶就枯萎脱落。老爷子又蹲下来,他示意小伙子也蹲下来,然后就在黄土地旁边拔除一根草,然后把草根摘掉,再把这草插回地上,便问这小伙子,这草三天后,会怎么样呢?小伙子当然知道,想都没想便说,枯黄掉咯!老先生笑笑说,小伙子你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你的病就快要好了。小伙子更是疑惑。老先生这才缓缓道来,人留面目,树留皮,你要好好珍惜自己啊,我为什么叫你单独出来呢?你别把自己的精神不当一回事,以后别手淫了。少年人正是精充神旺,强身健体的大好时候,你天天手淫,而且吃那么多补肾生发之药,这样过早地催熟自己的身体,对健康毫无帮助,你看你再手淫下去,这伐了根的草木,就是你接下来的样子。你现在手脚都冰凉,再下去,一阵风都可以让你感冒,一阵风都可以让你病倒,就像一阵风可以把这伐了根的枯树拔掉一样。小伙子脸红得低下了头说,老爷爷,我知道错了。老先生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便说,肾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少年人伤精,就等于伤根,树木伤根,其叶立萎,人若伤根,头发也佷容易干枯脱掉变白。然后俩人又回到竹篱茅舍来,夫妇急着问,药找到没有啊?老先生说,你们回去把生姜捣烂,擦在头上,每天用两三次,连续用个半个月再看。他们夫妇想不到这么简单,但又怀疑能不能搞好。老先生对俩夫妇说,你们回去后,每天从早到晚,要问三次有没有记住老先生交代说过的话就行了。这夫妇莫名其妙,小指月更是一头雾水,这生姜捣烂涂头,听过一次就知道,小伙子又不会痴呆健忘,怎么会不记得呢?这里头是只有老爷子跟小伙子知道的秘密。三个月后,这一家三口再次上来竹篱茅舍道谢,原来小伙子长出了长长的头发,连帽子都丢掉了,任何补肾的药都没有再吃了。老先生笑笑对下伙子说,我都跟你说过,你自己能治好你自己的病,老夫没骗你吧。小伙子脸红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谢谢老爷爷了。小指月这时正看着古籍,那里头有一段生姜治秃头的记载,上面写道:生姜捣烂,抹擦头部脱发之处,每日两三次,可以防治掉发秃头,便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爷子拍了一下小指月的脑瓜说,你知道什么,知其然,不知道所以然;知其表,不知其本。小指月不知道为何别人用姜汁涂头发,治不了脱发,但由爷爷交代过后的年轻人用姜汁一涂就有效果。直到很多年以后,小指月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才知道那棵枯树的真正用意,才知道爷爷为何不让小指月把枯树砍掉,原来那枯树才是真正的道具,真正的药引子。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用于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连载、待续)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hdgted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xz/5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