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原文整理合神农本草经

为了你们方便使用,我就不进行任何排版了。

在后面,我会慢慢的都整理出来的。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1、桂枝汤(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霍乱病)

歌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用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条文: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2、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条文: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3、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条文: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4、桂枝去芍药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条文: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促,一作纵。)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条文: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6、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杏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条文: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7、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条文: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8、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

歌诀:金匮要略越婢汤,麻黄石甘与枣姜。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条文: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病)

组成: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条文: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条文: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条文: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2、桂枝甘草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条文: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3、小建中汤(太阳病)

歌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饴糖:气味甘,大温,无毒。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条文: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救逆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条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5、桂枝加桂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条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太阳病)

组成: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条文: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7、桂枝附子汤(太阳病)

歌诀: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8、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太阳病)

组成: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条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9、桂枝加芍药汤(太阴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条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0、桂枝加大黄汤(太阴病)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1、桂枝人参汤(太阳病)

歌诀:桂枝人参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

组成: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条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XIUMI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xz/4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