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养生需藏阳候春,十三香祛寒效果

寒是24节气最后一个节气,即将迎来春天,饮食宜逐渐清淡。大冷天气,不采用大进补的方式,如何抵御寒邪呢?厨房里的13香带来养生小妙招。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大寒。《历书》记载:“小寒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大寒,时大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风降温,冰天雪地也是经常见到的光景。滑雪、赏冰雕成为这个时季的热点。

按我国的风俗,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智慧的古人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大寒后饮食宜渐清淡

进补到尾声

中医认为,秋季进补适宜“平和”,冬季进补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之物。

大寒饮食“减咸增苦”

中医理论认为,“冬主肾,肾主咸,心主苦,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暖身先暖心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

起居宜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

防寒十三香

既然要逐渐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那么,我们该如何防寒呢?厨房里有13种香料,平时煮菜煮汤或煮粥的时候增加一点,可以帮我们防寒壮阳哦,跟德大医一起盘点一下吧。

白豆蔻

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蜀椒

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大蒜

大蒜,性味温,辛、甘。可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还是防癌的好食物。

草果

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性味:味辛,性温,无毒;归经:入脾经、胃经;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大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大茴香药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的干燥果实,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收,晒干后备用。其性温、味辛,无毒,具有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等病症。

砂仁

砂仁性温,味辛,一能行气健胃,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多与陈皮、木香同用。二能化湿止呕,用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脘闷呕恶诸证。

小茴香

小茴香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胡椒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干姜

生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干姜主要走里,对阳虚的人特别适合。

肉桂

肉桂可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生姜

生姜皮性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胡荽

芫荽性温,味辛,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之功效。芫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芫荽提取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葱白

葱白,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外敷治疗疮痈疔毒。

活用十三香

偏于走表

生姜、胡荽、葱白

偏于走里

蜀椒、胡椒、大蒜、干姜、大小茴香、肉桂

偏于化湿

砂仁、草果、白豆蔻

大寒宜多喝养生粥

大寒天气,喝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今天为大家推荐三道养生粥。

韭菜粥

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壮阳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

韭菜粥是非常好的补肾升阳的药膳方。

黄精海参粥

中医认为,黄精作用平和,既可补脾补气,又能润肺生津、益肾补精。

黄精30克、鸭肉克,洗净、沥水,再泡发50克海参,全部切成片一起放于锅中,加清水适量,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炖2小时左右。等到鸭肉熟烂了,停火,调入食盐、味精。

注意:黄精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为服食保健的常用药。不过黄精虽好,但它的药性比较滋腻,所以平时总觉得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舌苔白腻的人不宜单独食用。生黄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后食用。

杜仲羊肉汤

杜仲有补肾、补肝的作用,且可强筋骨,对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的人有很大好处。

羊肉克切成小块儿,杜仲15克,枸杞15克,生姜一小片,放入砂锅中,加水炖,先大火后小火,直到羊肉熟烂,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调料就可以了。

注意:作为药膳,不宜连续服用,一个月喝上两三次就够了。因为杜仲药性温热,补益力强,有可能会阴,体质燥热的人应避免或者少量食用。

艾灸五大中心穴

此外,大寒时节还可以艾灸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经常按摩可以强身固体延缓衰老。

头中心: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的正中间。这是诸阳之汇,是人体的高处。

胸中心:即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经常艾灸或按摩此处,或用小鱼际来回摩擦此处,可以舒缓抑郁之气。

腹中心:即气海穴

气海主一身之气,它位于脐下1.5寸,艾灸此处,能提气升阳。

手心:即劳宫穴

劳宫属于心包经,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经常艾灸或按压此穴,可强壮心脏的作用。

脚心:即涌泉穴

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艾灸涌泉增强补肾的作用,平常艾灸,一般都建议选涌泉穴作为最后的艾灸穴,可以引火下行。

以上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或发放稿费。

欢迎留言

关于中医养生茶疗食疗解决方案,请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sj/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