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原产于中国,是厨房中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它具有一种独特的辛香味,食之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解除鱼、肉的腥气。
中国人食用生姜有数千年的历史,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乘八骏西游,沿途赐予当地人桂姜之属,说明生姜为中国特产,并且很早就传播到了西域乃至中亚。《论语?乡党》中说“不撤姜食”,可见古人很会养生,生姜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还指出了蜀地阳朴的生姜调和滋味最好。
由于古人在饮食上对生姜几乎产生了依赖,使其很早就成了经济作物,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感慨,汉朝有人大规模种植生姜,动辄千亩,其收入与食租税的千户侯差不多。古代很多农书,如《齐民要术》《农桑辑要》都有专门篇目讲种姜之术,在技术上支持农民致富。
生姜种植不是靠播种培苗,而是直接将块根种入土中繁殖,生姜最适宜的是低温的沙土地。一般初夏取母姜种下,仲夏就会长出苗来,茎如芦笋,渐长高至二三尺,叶如竹,两两对生,有辛香味。秋分前后母姜就会长出新根,状如手指,色偏黄,尖微紫,称紫姜,也叫子姜,最宜食用。如果不采掘,这些子姜会继续生长,纤维内筋增多,霜降之后就会变老,成为宿姜,也就是新的母姜。母姜除了留存以备来年移植,那些老宿的还用以制作干姜。之前的子姜就是我们最常用的生姜。
生姜成于秋季,入肺,味辛性温,可以止咳逆,散风寒,除恶气;色黄,入脾胃,可以止呕吐,化痰饮。在临床运用上非常广泛,下面就介绍一些生姜治病的食疗小方。
生姜治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发汗解表。如果不发汗,感冒就好得不彻底。生姜辛温走表,吃下去之后,会刺激胃的蠕动,产生热量,并且迅速走表,向肌肤扩散,让人出汗。一般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痛身痛、咳嗽痰白等等症状的,可以选用以下方子——
1.生姜20克(切片)红糖15克,中火煮25分钟成汤,趁热顿服。
2.生姜15克(切片)香菜15克(切段)葱白15克(切段),中火煮25分钟成汤,趁热顿服。
3.生姜20克(切片)白萝卜皮30克,中火煮20分钟成汤,趁热顿服。
很多人得风寒感冒喝姜汤无效,往往是因为他们将姜汤放得太凉,这样喝下去,药力会减损不少,一定要趁热喝,才好发汗。另外,一定要卧床休息,盖紧被子,这样才能使姜汤发挥作用,汗一出,病邪就排除体外,诸症缓解。
生姜治呕吐
呕吐一般都是因为胃气上逆引起,胃的气要往下走才顺,如果胃中受寒,积食,蕴热,食物中毒,或者胃中有太多未能消化的水液,都会引起胃的不适,产生呕吐。生姜色黄入胃,温能散寒,辛能行气,加强胃的消化功能。可以治疗很多类型的呕吐。
1.如果觉得怕冷,进而有呕吐,可单用生姜煮水温服,或者榨生姜汁服用,也可以切片含在嘴中或者生嚼。
2.如果干呕,呕不出东西,胃里难受,可用生姜20克(切片)、陈皮10克,煮水,服后即可缓解。
3.晕车或者晕船呕吐,可以事先切片生姜含在嘴中,有止呕功效。或者切成小片用医用胶布贴在右侧的内关穴上,也可以预防晕车呕吐。
生姜治咳嗽
生姜治疗的是偏于风寒入肺或寒饮上犯引起的咳嗽。如果是风寒感冒伴随咳嗽,可选用前面的治感冒方。如果是受了风寒,单纯咳嗽,并无其他症状,可独用生姜煮汤喝。也可以切一片含在嘴里,注意要含的时间长一些,最好一小时以上。如果咳嗽严重,可用生姜和柚子皮等量加水同煮,温服。这里的柚子皮不是柚子外面青黄表皮,而是其下白色棉絮状内皮。也可用生姜和白萝卜皮等量加水同煮。
生姜解毒
生姜可解半夏、天南星之毒,中药炮制一般都用生姜制半夏,去其毒性。如果误服生半夏、南星中毒,出现舌头发麻、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剧烈呕吐、呼吸困难等症,可急用生姜克,煮汤温服。如果在外吃鱼蟹中毒,产生胃痛、呕吐、腹泻,也可以用生姜克,煮汤温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