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味,小结

非常感谢李医生推荐我读《滋味》一书,作者周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营养师、中医营养保健品研发中心负责人、中国作物学会医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福特中医大学客座教授。这本书通俗、浅显易懂,以我们日常饮食中的甘、苦、酸、辛、咸、涩、淡七种口味为线索,从中医的角度一一详解了各种常用食材的性状、功用、烹饪方法和与其他食材的配伍以及禁忌。我们人类位于食物链顶端,吃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这本书列举出来的也只是一部分常见食材,我们人类吃的东西要比这多得多。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仅仅这本书里的列举的食材已经多得足以让人震惊。像熊猫吃竹子、松鼠吃松果、鸟吃虫子、牛羊吃草、老虎吃肉……动物们仅以一种或几种食物维生,而我们人类真是无所不能食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地下挖的、自己创新加工的……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的食材给人提供能量,使人位于了食物链的顶端。难怪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人类只有比其他一切动植物都更聪明、更智慧、更有灵性、更能创造、强大无比,才不负这么多食物的养育啊!书里读到,20世纪50~80年代,物资匮乏,牛奶是稀缺食品,喝奶是要凭票供应的。能享受奶票是刚出生的婴儿,刚生产的妇女,有慢性病的患者,70岁以上的老人。奶票有不同的颜色:婴儿奶票是红色,病人奶票是蓝色,老人奶票是白色,产妇奶票是绿色。奶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每3个月需重新办理一次,开证明,审核,发奶票……当时牛奶是非常稀缺的食品,这种特殊供给制度整整实行了几十年。今天物资极度充裕,谁想喝奶就喝奶,鲜奶、酸奶、牛奶、羊奶、牦牛奶、水牛奶,国产奶、进口奶……应有尽有,想喝就喝。年武汉歌剧院饰演《洪湖赤卫队》队长韩英并演唱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的女演员王玉珍因“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症”被领导特批每天供给一小碟黄豆。一小碟黄豆,竟要领导特批,多么不可思议啊!但当时贵若黄金,是拿来救命的。今天极度丰富甚至过剩的物资供应,让我们失去了对物资的感觉,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习以为常,麻木了。没有贫匮作对比,富裕也感觉不出幸福。我在书中捡到了一粒一粒的珍珠:说到甜味,美国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刚出生的新生儿一接触到甜味饮料,脸上会立刻出现灿烂的笑容,说明甜味给人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人们对甜味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皮肤没有皱褶,光滑如玉,容颜不老。老奶奶是用蜂蜜,内外兼修。每天早上空腹饮用一杯蜂蜜水;晚上先用温水清洗脸部,然后用蜂蜜水涂抹,20分钟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坚持了几十年。山西省长治地区沁县以生产“沁州小米”出名。“沁州小米”米粒金黄,颗粒饱满,味道甜美,又称“沁州黄”。“沁州黄”是祖先敬献给皇帝的贡米。读了这段话,我一心想买“沁州小米”,在山姆会员店买到了,煮了来吃,品质并没有书上说的好。我估计是现在的小米都变种了,再也没有那时候的香味儿了。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10克,大枣5枚。加水大火煎开,改用小火慢煎20分钟即可。每日2次。小麦养心安神,甘草和中缓急,大枣补益中气,并润脏燥。三物合用,甘润滋养,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更年期综合征或神经衰弱辩证属于心阴不足者可用。我一位好朋友正受更年期综合征之苦,我推荐给她了这个处方。山西雁北右玉县偏僻山村是山西省出名的贫苦县贫困村,缺少大米和白面,当地人只能天天吃燕麦,但身体都很健壮,没有人得营养缺乏症,也没有人得心脑血管慢性病,说明是燕麦的功效。燕麦与小麦相比,维生素E是小麦的4倍,铁是小麦的2.5倍,镁是小麦的36.5倍。芒果是好东西,但形体偏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即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吃芒果。玉荣丹:取鲜苹果1千克,洗净切碎捣烂绞汁,去渣取汁,放进小锅中,用小火慢慢煮,熬成黏稠的清膏,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停火。每次一汤匙,每日2次,日日食之,使皮肤又白又润,为容颜增光添彩,久服才能起效。藕粉是纯碳水化合物,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胆囊炎发作时,肝肾功能不好、需要低蛋白饮食、忌食油腻的人,可以搭配一些藕粉。广西荔浦县出产的槟榔芋品质最好。羊肉炖萝卜:取羊肉克(切块)、白萝卜1个(切块),生姜、葱白、食盐适量。将羊肉放入冷水锅中,水开后去除浮沫,加入萝卜及调料,一起炖煮至肉烂汤成,以食盐调味。这道菜的三个好处:补泻兼备,寒热平衡,荤素搭配。一般的虾烹熟后都会变成粉红色,而太湖白虾烹熟时依然洁白如初。古人形容“太湖白虾甲天下”。苦味不是一个短效的、肤浅的味,而是一种持久、深刻的味,只有用心品尝,才能感受到它的内在美。夏天要多吃苦味的食物。夏天游泳时容易得“爆发性火眼”,即医学上说的“急性结膜炎”,眼睛红肿热痛,用苦瓜内外兼治,清热解毒。内服:苦瓜汁、苦瓜汤、苦瓜茶均可;外用:将苦瓜切成片,贴在眼睑处,闭目15分钟,去掉。再换一片苦瓜,如此反复若干次,红肿热痛消退。苦瓜还有降血糖的作用。柚子皮味辛、苦、甘,性温,有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的功效。陈皮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吵架生气,气得两肋疼痛、胀满,可以喝陈皮茶,气行则疼痛减。螃蟹好吃,可惜性质属大寒,容易伤脾胃,导致腹泻腹痛。所以吃螃蟹要调配生姜、醋汁。生姜、醋均属温性。醋,蟹伴侣也。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而延缓衰老。番茄红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在脂肪的作用下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先用油煸一下番茄。外科的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用大小茴香。辛味,食之过多,行气变成耗气,活血变成破血,好事变成坏事,所以食量要恰当,不宜过量。大蒜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大蒜气味升浮,伤及眼目,肝热目疾者少食。夏季多雨水,多潮湿,可以吃辣椒。冬季天寒地冻,可以吃辣椒,以驱寒。春秋两季,多风,气候比较干燥,就要少吃辣椒了。在四川重庆、成都地区,麻辣一起上,是增强排湿和排毒的效力,是饮食养生不可缺少的措施。离开这些地方,麻辣一起上则会伤害身体,出现口舌生疮、咽部肿痛、皮肤瘙痒等症,少吃为宜。花椒性质温热,能补命门之火,命门是阳气之根,补命门就是补全身之根。北京医院国家级名中医郭士强大夫在治疗不孕症时药方中常加入花椒,还让患者用花椒水泡脚。郭大夫说,治病最好选用四川出的“青花椒”,也叫“川椒”,麻味浓,效力更强。第一次知道花椒竟能治疗女子不孕。郭大夫认为,许多女孩子生育方面有问题,是与阳虚体质有关,表现为平素怕冷、月经期腹痛、手脚冰凉、鼻尖凉等症状。因为花椒性质温热,可补益阳气。胡椒属三椒中最热的,其温中暖胃的作用更强。冬天天气寒冷,可食用“胡椒猪肚汤”。吃胡椒要适量,不宜过多。黄花通利,木耳活血。茴香、芹菜、茼蒿含钠比较多。要想芥末不冲,有一个小窍门,就是配上它的亲密伴侣——酱油,酱油的咸味有沉降直性,能很好地减弱芥末的“冲劲”。洋葱性味温热,皮肤病患者、患有眼部疾病的人不宜食用。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味道:江浙的甘甜、云贵的酸辣、京津都酱香、川渝的麻辣、沿海的咸鲜、西域孜然香……咸味是调制各种复合味的基础,是平衡其他味的“定海神针”。中国营养学会规定正常人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高盐饮食是我国北方高血压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少于3克。“低钠盐”适合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但不适合心脏病患者。如果肾功能下降,也不宜用“低钠盐”,可能会造成血钾增高,出现生命危险。酱油的好味道与氨基酸态氮多少有密切关系。每毫升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大于1.0克时,味道鲜美,列为特级酱油。许多水果的皮都是中药,石榴皮亦然。石榴皮涩味十足,擅长收敛,对许多细菌有杀灭作用,对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还能止血。“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人的生命活动需要“气”的推动。“气”的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涩味有顾护“精、气、神”不外泄的作用。莲子、百合、芡实、白果、核桃等属涩味食物。咸橄榄是用食盐腌制的,用于咽喉发炎最合适,也可以用于日常咽喉保健。甘草橄榄是用甘草汁腌制的,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马齿苋菜味酸涩,性寒,是天然的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杀菌作用。马齿苋不仅局限于肠道疾病,它还可以治疗湿疹、皮炎、痤疮、蚊虫叮咬,泌尿系统感染、心血管疾病等。马齿苋性质滑利,有“滑胎”的作用,孕妇应慎吃马齿苋。古银杏树一般都是雌雄并列,相依相伴。北京的银杏观赏地有地坛公园、使馆区、大学校区、钓鱼台宾馆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面积最大,北京郊区也有大面积银杏种植,已蔚然成林。银杏叶子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的味道微苦、涩、性质平和,具有敛肺平喘、活血止痛、降脂、扩张血管等作用。银杏果(白果)有毒,过食可致中毒,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白果一般一次不宜超过10克。每个人都寻找到心中的最爱(食物),开启食欲和生命的大门。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时刻保护好自己的胃气,生命才能长长久久。作者在书中列举出的防癌、抗肿瘤食物,我作了一下总结:1、红薯,每克红薯中胡萝卜素含量多达微克。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预防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与发展。2、鲜枣,每克鲜枣里含有维生素C毫克,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60倍。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改善贫血,预防癌症。3、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原,进入人体后,转换成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4、苦菜,苦菜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辅助用于宫颈癌、直肠癌的防治。5、败酱草,清热解毒、?瘀排脓,还有抗癌作用。(不过,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败酱草)6、山慈菇,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可以抑制癌细胞分裂、生长增殖,可用来辅助防治肿瘤。7、甲鱼,鳖甲长于退虚热,还兼有软坚散结作用,主治肿瘤。8、海参,海参含有硫磺软骨素和多糖,能增强体质、调整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衰老。9、海带,海带多糖能够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必背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问年龄八睡眠,九十个人家族史,麻痘虫惊食风寒”。隔行如隔山,虽然在中医看来是儿科歌诀,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过去一直不知道为啥用杏林指代中医,在这本书里读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医生叫董奉,他看病不收费。董奉在江西庐山一带行医,每日给患者看病,分文不取。如果是病重者治愈了,在董医生的房屋后面种上5棵杏树。病轻者治愈了,种上一棵杏树。一年又一年,治愈者无数,山坡上的杏树越来越多。十年后,得杏树十万余株。从此以后,人们常用杏林指代中医,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颂医者的仁爱之心和精良医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cw/9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