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过统计,中餐应用最普遍的烹饪调料不是辣椒、葱,而是姜!用姜出的菜辛而不辣,还开胃醒脾、宣肺解表,对于预防感冒、化痰止咳都有好处。肚子受了寒或是感冒头痛,很多人都知道熬点生姜红糖水喝。姜的功用还不止于此。
生姜是个止痛高手
姜其实是个天然的“止痛高手”,外用很有效。这一点在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大家对隔姜灸都比较熟悉,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就是外用生姜治病的经验总结。
针对风邪导致的感冒头痛,或是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可将生姜切成一元硬币的厚度,在干净的锅上焙约3分钟,待到蒸腾出阵阵清香,取出两片,稍晾凉,分别贴在脑后的左右风池穴(在颈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用力按揉,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头痛很快就能减轻。《灵枢·热病》中说:风池穴为风邪蓄积之所。因此,用生姜按揉正好能起到散风止痛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两种病痛都可以用生姜来缓解。将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这一招是对付阴天下雨、天气骤冷导致的腰痛、膝关节痛的有力武器。肾主骨生髓,腰椎及骨关节疾病和肾精损耗、化生不足有关。咸味入肾,热助阳气,辛散气结,所以对这类寒瘀凝滞的疼痛有效。除此以外,针对胃痛、痛经、肩周炎等各种疼痛,都可以用生姜外敷痛点(中医称其为“阿是穴”)的办法来对付,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找止痛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厨房哦。
常吃生姜七大好处
提高免疫力,防治感冒。英国卡迪夫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生姜中的倍半萜类物质不仅能抗击鼻病毒(最常见感冒病因),还可以缓解充血等其他感冒、流感症状。
减轻关节疼痛。美国注册营养师丹妮尔·卡帕林诺博士表示,研究表明生姜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美国《关节炎与风湿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生姜提取物可缓解膝关节炎,因为其中的抗氧化物质有助对抗炎症。
舒缓肌肉疼痛。美国《疼痛》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生姜具有天然镇痛抗炎作用,可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
促进消化。卡帕林诺博士表示,生姜中的化学物质还有助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缓解胃胀和腹部不适。
缓解痛经。美国《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刊登新研究发现,在缓解痛经方面,生姜与布洛芬一样有效。
治疗偏头痛。一项新研究发现,服用生姜粉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堪比普通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原因在于,生姜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缓解血管肿胀和压力。
保护记忆。研究表明,生姜能防止大脑淀粉样蛋白沉积,保护记忆力。
用生姜治病,这三点你必须知道
治感冒,必须在没有嗓子疼的时候
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生姜能治感冒,从过去的“红糖姜水”到现在的“可乐姜汤”,不管哪种,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次感冒,没有嗓子疼,更不能有扁桃体的红肿,如果在后两种情况时喝了姜汤,嗓子痛会加重,甚至掀起一场燎原之火。
因为姜是温性的,而且比较燥,带有嗓子疼的感冒至少是寒热夹杂,甚至就是风热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发烧的问题,解表药也不能选择温燥的,不独生姜,荆芥杏仁之类的也不适合,所以,由后者组成的“感冒清热颗粒”,也是嗓子疼时治疗感冒的大忌。如果想用食疗解决,最多用到葱,葱也是可以解表发汗的,但它温的同时,性质是润的,这也是为什么,吃姜多了会上火,但是吃大葱很少上火的原因。
治水肿,生姜一定带皮吃
我们做菜时用生姜,一般都会刮皮,事实上,讲究的厨师多要求带皮。在中医里,入药治疗水肿的时候,生姜也是一定要带皮的,甚至是就用生姜皮。
有个名方叫“五皮饮”,治疗的是各种水肿,包括肾炎水肿,妊娠水肿和经期水肿甚至还有腹水,其中用到了陈皮9克、茯苓皮24克、生姜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通过健脾利水来消肿。
中医认为,这五种皮,可以解决皮毛、体表的问题,除了浮肿,还有长在皮肤上的荨麻疹,很多名医也以此方为基础。因此,如果想通过生姜透表发汗,特别是治疗刚刚得的感冒,包括解决体表病患,生姜一定要带着皮。
治身疼,生姜一定要用足量
《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先生,曾经在“文革”时期带学生下乡送医。有个产妇在分娩20多天后,因为受凉而浑身疼痛难忍。产后气血虚,寒气乘虚而入,之前的医生也清楚这点,于是用到了各类补气养血方,但均无效。刘老的学生尊刘老意,用到了《伤寒论》的“桂枝新加汤”,但居然也无效。
刘老问:方子里的生姜用了多少?学生回答说,因为担心姜多了太辣,产妇喝不下,所以只用了3小片。刘老更方时,余药不变,只是将生姜加到了15克。结果病人吃了两服药就疼痛大减,三服药后,彻底痊愈了。
刘老的解释是:补气养血的药物必须由生姜来推动至表,如果生姜的用量不够,养血的药物不能抵达病所,疼痛自然难消,这也是之前诸医虽用了补血药,后来的学生补血药也加了生姜,但始终无效的原因。再回看张仲景的原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生姜四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三两(这些是古时的分量),其中生姜的用量是最多的。
因此,生姜适用于浑身疼,如果因为感冒而浑身疼痛,但本身体质很壮实,这个时候生姜最好用老姜,所谓“姜母”,“姜母”生长时间长,发散之力比生姜强,这与增加生姜的用量是一个原理;如果体质本身偏弱,“姜母”就不适合,因为他们承受不住过度的发散。
来源:新华网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