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网络
姜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忌连作。宜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为宜。
生姜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应及时追肥。发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厘米、发1-2个分枝时追1次壮苗肥,亩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或硫酸钾型复合肥30公斤,在生长旺盛期追转折肥,亩施饼肥75公斤,复合肥50公斤,同时结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2、3次培土。
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厘米,直立不分姜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湿,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类型及品种:
姜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
生姜的种植方法:
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茎蔓管理:
1、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应尽快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左右,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注意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2、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一定高度(1.4-1.5m)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要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搞好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
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腐烂病
刚开始时,姜的叶片会发黄,然后慢慢的萎缩干枯甚至打卷。这种病能够通过传染的方式感染整株生姜,最后导致植株死亡。通常植物的根部会因得病变得发软,最后导致内部腐烂。发生这种情况时,你会闻到一股酸臭的味道。这种病菌能够在病口处冬眠,到了温度适宜的时候就会发病。
斑点病
这种病主要危害的是姜的叶片,会导致叶片穿孔,这种病能够在下雨时直接被扩散。同时比较温和的环境下也会使这种病快速的生长。在种植时,土是要及时更换的,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我们要确保在排水方面没有问题。适当的施加肥料进行预防。
防治这种病的时候通常会对其喷洒药物,同时种植的时候要避免姜的损伤,因为病菌往往能够通过伤口来感染植株。
常见虫害
虫害方面主要是叫姜螟的一种虫,它既能啃食姜的嫩芽,又能钻入茎中啃食内部植株。预防这种虫子,可以在初期用药物进行灭虫,此时消灭的是螟虫的幼卵,防止其大量繁殖造成破坏。如果及时发现了被啃食的地方,要尽快将其清理,防止传播。
采收:
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