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生姜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gansulawyer.net/

我国食用姜的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载。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姜既是我们日常烹饪中常用的食材,又是具有多重功效的中药。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在炎炎夏季,“每周一味”将陆续为您介绍各种各样的姜,今天的主角是“生姜”。

生姜在我国的中医药界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受凉以后,会喝点姜汤,发汗驱寒;生姜也广泛运用于许多经典名方中,如旋覆代赭汤中用量最多的就是生姜;生姜还可以外用,如三伏贴、督脉灸中就运用到了生姜。

温馨提示

因为生姜不容易保存,大部分医馆、医院并不常备,所以在医生处方中并不常见,如要使用生姜患者需自备。此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生姜腐烂后会产生黄樟素,可以使肝细胞变性,诱发癌症。所以,生姜烂了就不能再吃,要果断扔掉。

生姜花

·

《名医别录》

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各地均产。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辛,温。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红糖姜茶最好早晨服用哦

2.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有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正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

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二陈汤

三拗汤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煎服,3-9g,或捣汁服。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温馨提示

生姜属辛温解表药,易生火化热,体质寒凉的人比较适合吃,体质偏热的人就不适合在夏天吃生姜了,否则,更容易上火。另外,存在口腔溃疡、痙疮、高血压、失眠、口臭、便秘、糖尿病等问题的人,也不宜吃生姜。

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2.《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生姜的姜辣素可刺激味觉神经,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强,降低得胃癌风险。姜辣素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起到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有中和胃酸、强化胃液分泌促进食欲,并且调节肠道肌肉张力。真不愧是“呕家圣药”!

01

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02

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化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y/5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