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圆力漫画◎8岁
编辑◎圆力/云少
一提到中药,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神农尝百草,也可能是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珍贵药材,还可能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之中药总会给大家带来一种神秘感。其实,我们平时在家吃的很多食物也是中药,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像这种既能成为美味佳肴,又能治疗疾病的食材有个统一的概念——药食同源。
有药食同源特性的食材不胜枚举,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所以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常见的食材——生姜。
提到生姜,大家可能最先想到这是一个调味食材,实际上这是一个备受历代医家称赞的中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味辛,性微温,作为药材使用的时候主入肺、脾、胃这三经,其功效主要为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搭配一些食材或者药物之后对某些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首先是风寒感冒,生姜能解表散寒,但是作用比较弱,所以多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当你感觉自己要感冒了,像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流清涕、咽痒咳嗽这些症状开始显现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来一碗红糖姜水,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其次,生姜作为中药,实际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止呕,对胃寒呕吐有特别好的效果。生姜搭配不同的中药也会产生不同疗效,例如胃脘冷痛、食少呕吐的时候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散寒药搭配效果很好;而与人参、白术等补益脾气药一起使用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治疗脾胃虚寒。最后,生姜也可以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此外,生姜有解毒作用,主要用于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那有人想问:自己在家没有那么多中药的话,应该怎么利用生姜呢?想要化痰、止呕的话,可以做生姜汁,具体做法为: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取其有化痰、止呕的功效,而且打成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或者煨姜也是可以的,将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即可,或直接放火中烤熟。这样也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除此之外,生姜皮也有很大的作用。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另外,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青春痘”的作用,使用方法是:睡前净面后,用生姜姜皮贴在痘痘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姜皮一定要薄而不带姜肉,贴时姜皮连着姜肉的那面向内。
很多人纳闷:这生姜真的有如此多的效用么?实际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生姜除了含有基本的水、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还含有胡萝卜素、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生姜作为人们家中的调味食材,贡献不可谓不突出。
生姜作为食物也是不可小觑的,做菜的时候放一些葱姜会让食物提味不少。除此之外,生姜还可用来制成果酱和糖果,生姜精油也是一些啤酒和软饮料(姜汁汽水)的成分之一。嫩一点的姜可以制成咸菜,在日本,腌生姜是寿司和生鱼片的传统搭配辅料。稍老一点的姜可以用来制姜汁,姜汁红茶不仅可以去冷散寒,还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姜汤补暖,具有防止感冒的功效,还可以使人们轻松远离“空调病”。
不过,生姜虽好,但还是有一定的禁忌的。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天气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很容易就伤害肺部,会大量损耗肺阴,所以秋季不宜吃姜。但这也不是死教条、不是绝对的,具体的道理的讲述,大家可以看罗博士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晚吃姜真的赛砒霜吗?》,文章的链接我们放在本文的最后面了,大家可以阅读了解。同时,吃姜也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尽量少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药食同源这个概念其实在很早的古籍中就有提到,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句话就充分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现在的人都非常注意养生健康和用药安全,这是一件好事,所以,后续我们也会给大家陆续介绍相关知识的,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圆力,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中医学,曾于辽医院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喜欢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今后会在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白癜风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