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40岁心脏据说只是因为他

?

导读

在北京中医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90多岁仍在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他就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从路老的体检报告上来看,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那还真是“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那他是怎样保持的那么好的呢?

原来路老是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三片醋泡姜。他的好心脏跟这个姜是密不可分的。

吃姜为何能保养心脏呢?

很多人说:吃了40多年的醋泡姜,那脾胃应该保养的不错吧,那仅此而已吗?

路老说:他吃了40几年的姜,确实在脾胃方面受益很大,但吃醋泡姜是不是只养脾胃呢?

根据路老的临床研究,吃醋泡姜让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心脏病跟胃特别有关系,胆固醇从哪儿来的?就从肠胃来的,痛风从哪儿来,同样从肠胃来的,脾胃跟高血压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把肠胃、脾胃搞好了,那就都解决问题了。

养护脾胃,早上吃几片醋泡生姜!

路志正年出生于河北,祖上是有名的中医。他17岁开始行医,博采众长独成一家,尤其善用脾胃调理法治疗各类疾病。路老是年我国政府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和学生们讨论养生方法时,路老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后天之本”——脾胃。路老在治病救人方面重视调理脾胃,在自己的养生保健方面也是身体力行。路老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生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用的调味品,还是一味好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能治疗风寒感冒、胃寒胃痛、呕吐腹泻、鱼蟹中毒等,它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包括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其作用就是将水谷精微变成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样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脾胃一旦虚弱了,营养的消化吸收就差,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医称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生姜能使脾胃健运,从而气血生化充足,人体就能保持完好的状态。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路家每天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生姜的影子。路老的儿子、学术传承人路喜善告诉我们,平时他们家的姜一买就是好几斤,先用盐腌一下,再用醋泡,有时根据口味加点糖。吃的时候,切成姜丝、姜末,全家人早餐时一起吃。路老解释,姜有发散的作用,能避风寒、预防感冒、帮助消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醋是活血的,能止痛,还能防止姜太辣,这样做味道最好。

路老对姜的推崇来自很多古人的启迪。孔子不但是大思想家,还是一位养生家,他好多文章中都提到“不撤姜食”,这就是他73岁高寿的秘诀。另外,古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大部分方子里都有生姜。宋代《东坡杂记》中记述说,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

一年里秋不食姜,一日内夜不食姜

生姜虽是保健佳品,但吃起来也有讲究。古人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路老表示,经过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阴气内敛,生姜为发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气,所以晚上不宜吃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年之中夏天最适宜吃姜。到了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所以秋季不宜吃姜。另外,阴虚火旺、有内热的人,即平时手脚心发热,手心出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因此不宜长期吃生姜。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结核、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的病人,也不宜吃生姜。

早上三片姜,补阳不上火!

万病皆损于阳气。要想健康长寿,先要把人的阳气补足,解决由心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凉的问题。醋泡姜养生不失为明智之选。具有养胃、减肥、防脱发,预防慢性病,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

不过要注意,醋泡生姜平时最好放冰箱里,这样不容易坏,早餐的时候喝粥,吃点醋泡生姜,不仅清爽可口,还能补气升阳,功效远远胜过补药。

冬季常吃醋泡姜,祛除体内湿寒效果惊人!

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从中医角度来看是人体内有湿气,祛湿驱寒吃什么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祛寒气。在所有能温暖身体、祛除湿寒的食物中,生姜是可以长期食用并无特别食用禁忌的。

用醋泡过的生姜,借助醋的收敛作用,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人体体温的同时让体内湿寒消失。

每天三片姜,防治关节炎

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环,每天使用2到3片醋泡姜,能辅助治疗关节炎。

降血脂,吃醋泡生姜

醋泡生姜,使生姜里的一些成分,融入到醋中,能促进血液循环,并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有降血脂的功效,建议高血脂,高血压患者适量食用。

巧用生姜治病

1.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热或淋雨后发冷、肚子痛,可用鲜姜25克切碎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2.慢性胃炎、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15克、橘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3.老年人慢性咳嗽,不发烧,吐白痰,可将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1匙红糖服用,早晚各1次。

4.关节痛、关节发凉,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生姜入药,这三点你必须要知道

1

治感冒,必须在没有嗓子疼的时候

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生姜能治感冒,从过去的“红糖姜水”到现在的“可乐姜汤”,不管哪种,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次感冒,没有嗓子疼,更不能有扁桃体的红肿,如果在后两种情况时喝了姜汤,嗓子痛会加重,甚至掀起一场燎原之火。

因为姜是温性的,而且比较燥,带有嗓子疼的感冒至少是寒热夹杂,甚至就是风热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发烧的问题,解表药也不能选择温燥的,不独生姜,荆芥杏仁之类的也不适合,所以,由后者组成的“感冒清热颗粒”,也是嗓子疼时治疗感冒的大忌。如果想用食疗解决,最多用到葱,葱也是可以解表发汗的,但它温的同时,性质是润的,这也是为什么,吃姜多了会上火,但是吃大葱很少上火的原因。

2

治水肿,生姜一定带皮吃

我们做菜时用生姜,一般都会刮皮,事实上,讲究的厨师多要求带皮。在中医里,入药治疗水肿的时候,生姜也是一定要带皮的,甚至是就用生姜皮。

有个名方叫“五皮饮”,治疗的是各种水肿,包括肾炎水肿,妊娠水肿和经期水肿甚至还有腹水,其中用到了陈皮9克、茯苓皮24克、生姜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通过健脾利水来消肿。

中医认为,这五种皮,可以解决皮毛、体表的问题,除了浮肿,还有长在皮肤上的荨麻疹,很多名医也以此方为基础。因此,如果想通过生姜透表发汗,特别是治疗刚刚得的感冒,包括解决体表病患,生姜一定要带着皮。

3

治身疼,生姜一定要用足量

《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先生,曾经在“文革”时期带学生下乡送医。有个产妇在分娩20多天后,因为受凉而浑身疼痛难忍。产后气血虚,寒气乘虚而入,之前的医生也清楚这点,于是用到了各类补气养血方,但均无效。刘老的学生尊刘老意,用到了《伤寒论》的“桂枝新加汤”,但居然也无效。

刘老问:方子里的生姜用了多少?学生回答说,因为担心姜多了太辣,产妇喝不下,所以只用了3小片。刘老更方时,余药不变,只是将生姜加到了15克。结果病人吃了两服药就疼痛大减,三服药后,彻底痊愈了。

刘老的解释是:补气养血的药物必须由生姜来推动至表,如果生姜的用量不够,养血的药物不能抵达病所,疼痛自然难消,这也是之前诸医虽用了补血药,后来的学生补血药也加了生姜,但始终无效的原因。再回看张仲景的原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生姜四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三两(这些是古时的分量),其中生姜的用量是最多的。

因此,生姜适用于浑身疼,如果因为感冒而浑身疼痛,但本身体质很壮实,这个时候生姜最好用老姜,所谓“姜母”,“姜母”生长时间长,发散之力比生姜强,这与增加生姜的用量是一个原理;如果体质本身偏弱,“姜母”就不适合,因为他们承受不住过度的发散。(综合自《生命时报》)

小伙伴们~!回复2-5个字的关键词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例如:苹果、中医、减肥等。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长按识别







































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y/2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