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足不温手足干裂脱皮这样治

中药治疗手足脱皮症

手足脱皮症,特别是手脱皮,为临床常见,严重时妨碍健康,影响生产,选用以下方法,临床效果尚好,简介如下。

1.取柏树叶适量熬水备用。

2.取苦杏仁、桃仁各等分,炒黄、趁热研细如泥状,放入瓷缸内,用开水调成糊,将瓷缸放入滚水内炖煮数分钟即可,取出待冷后备用。

用法:

先用柏叶水将手(或足)浸泡5~10分钟,擦干,将二药取一撮放患部稍用力擦搓,有微热感即可,日擦2次,约1周即可见效。

病例介绍:

靳xx,女,17岁,中学生,手脱皮2年,每年夏初发作,开始手痒,出疙瘩,随后脱皮,干燥难受,用上法1周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治手足脱皮验方

作者/李治方

一、药物组成及用法

金毛狗脊30克,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各15克。

上药加水毫升,煮取毫升药液。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10分钟后取出。每天1剂,日泡2~3次。

二、效果

轻者一剂即愈,重者二剂。本方应用多年屡用屡验,无不良反应。(刚愈后忌食辛辣或用碱水洗手)。

三、病例介绍

刘XX,女,35岁,职工。手足掌脱皮四年余,患部常感瘙痒,干燥、粗糙,附有层状鳞屑,劳动时皲裂出血,手足指趾失去弹性,屈伸不利。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甚微,改用本方浸泡,二剂即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当归四妙散治疗手足干裂

笔者在民间验方基础上,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配伍,自拟当归四妙散治疗手足干裂近百例,疗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方药与用法

当归、苦参、荜茇、瓦楞子。

上药等份为末,加入食醋中浸泡3天,然后以此醋液浸泡患处,每次10分钟,每天1~2次,10天为1疗程。轻症者1疗程可愈,重症者2~3疗程。

适应症

手足干裂、脱皮、疼痛,反复发作,冬春季节症状加重者。

病案举例

李某,女,年1月17日初诊。手足皮肤干裂、疼痛1月余,自用愈裂霜、胶布等,局部干裂稍好转,但停用则加重。诊见:双手皮肤干裂,有多个细小裂纹,双足干裂、甚则出血,患者疼痛不堪。

予以当归四妙散醋液,依上法治疗10天后二诊:双手皮肤光滑,干裂除,唯双足跟见少量细小裂纹,疼痛明显减轻。嘱其续用1疗程。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手足干裂多因气血干枯,津液衰少,不能荣养四末;或机体骤被风寒所迫,血脉凝滞不行,而致皮肤枯槁、干裂,再被风所袭,风热相乘而作痛。

方中苦参清热、杀虫、凉血;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止痛;荜茇温中、散寒、止痛;瓦楞子软坚散结,化瘀止痛,配以醋液以助药力渗入,合而用之,故收良效。

仲景《伤寒论》中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研成散剂调服,功能疏肝、理气、散邪,原治邪热内郁之手足不温、胸胁脘腹疼痛及泄泻等症。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指出:“热厥非本方(四逆散——作者注)所能开,实治后世所谓肝郁之病。”乃符合临床实际的经验之谈。现代常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胆炎症或结石,收效显著,而用于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则较少。

我鉴于妇女以肝为先天,肝乃藏血之脏,其经脉又“过阴器,抵少腹”,许多女性生殖系统病证的起因每与肝郁有关,郁者,抑而不伸、结而不行之义也,并不限于情怀悒郁一义,故常用四逆散随证加味以治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疾病。以下所举输卵管阻塞和子宫内膜炎的治验,就是四逆散善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例证。

例一:输卵管阻塞

马××,女,24岁,年12月24日诊。因常觉右下腹疼痛,某医院作阑尾炎治疗,不仅乏效,且增左少腹痛,并出现黄白带下,稠粘如脓,后经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慢性输卵管炎,应用抗生素和清热化湿中药治疗20多日,腹痛与白带均减,然每届月经期前腹痛加剧,脓样黄白带随之增多,月经后腹痛缓解,但少腹部现条索状结硬不消,按压则痛,作妇科输卵管通气检查,证实输卵管腔已因炎症粘连而阻塞不通,转于我处医治。自诉月经前乳房胀而结硬,经行则已,经潮时少腹痛甚拒按,情怀抑郁,食不甘味,夜觉口干,但只以水含漱不欲下咽,二便如常。舌苔淡黄略腻,脉弦涩实。究其症结所在,显属肝经郁结。

以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各10克,枳实、甘草各8克,熟附片9克,败酱草15克,10剂。嘱在月经期前12日起每日煎服1剂,月经过后不用药。如此治疗4个月,病痛消除。再行输卵管通气术,气体已能进腹腔。遂停药观察,隔年生一子。

按:足厥阴经“过阴器,抵少腹”,其为病又主“妇人少腹肿”(《灵枢·经脉》)。输卵管阻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在肝之经界,证属肝经气血郁结不通。李东垣治“肝之积”的肥气丸方,特重柴胡用量,赖其推陈致新(李时珍语)。我治输卵管阻塞证属肝郁者,每用柴胡直入肝经疏泄阻塞;枳实作用显于下焦,能破气行瘀以通痞结;白芍则“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结、寒热疝瘕”(《本经》);甘草长于解毒,协和各味;并每遵仲景在四逆散下所注“腹中痛者,加附子”之旨以“破癥坚积聚”(《本经》);更入败酱草除痈肿、破癥结,合附子以行郁滞。诸药相互为用,每获良效。

例二:子宫内膜炎

袁××,女,28岁,年8月4日诊。6月上旬流产后即觉下腹微疼,痛势持续并逐渐加重,月经期前腹痛且坠,经色深红夹小血块。6月份以后,有脓血样粘液流出阴道,有秽臭气,同时出现寒热、食减、腰背酸痛等症状。妇产科诊断为急性子宫内膜炎。脉象濡数,舌质偏红,苔黄且厚,面色黄而鲜明,午后寒微热著,腹痛紧一阵则赤白带增多。近来时觉外阴刺痒灼热,此乃湿热循肝经下注胞宫及阴器之证。

治以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各10克,炒枳实、生甘草、酒炒龙胆草各8克,蜀羊泉12克,鱼腥草15克,5剂。每日一剂,空腹时服。药尽复诊时,外阴痒减,余症仍旧。是为湿热混处胞宫,蕴积难散,加鲜车前草50克于原方以清利之,再投5剂。各症一一减退,迄今未复发。

按:《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产后(气血壅结——作者注)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本例亦属产后腹痛,也存在气血郁滞,故借用其方,取枳实破气入血以泄郁滞,芍药和血柔肝,芍药得甘草又缓急止痛。然因患者湿热下注肝经酿成脓血样带下,必用柴胡(合为四逆散)之升发,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傅青主论治带下语)。蜀羊泉善治“女子阴中内伤”(《名医别录》),鱼腥草清热毒、消痈肿。诸药合方,切中病机,疗效自著。

病痛有时症

所谓病痛有时症,就是发病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每日上午8时或10时,或每日下午的3时、5时或夜间的某个时辰,或发热恶寒,或头痛,或心烦意乱,或恶心呕吐,或疟疾,或其他不适的感觉,即可称为病痛有时症(为笔者所拟)。如遇上述诸种情况,笔者多用小柴胡汤,常可收药到病除之效。数十年来用小柴胡汤治愈的病痛有时症,数以百计。兹列举病例如下。

(一)定时发热症

定时发热又称潮热,意如潮水之涨落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时间性。就发热的程度而言,有高热、低热之分;就发热的性质而言,有实热和虚热之异,即实证发热和虚证发热。

实证发热,常常是微热不退,每到下午3?5时开始发热,热势由低到高达39℃以上,到夜间10时以后热势渐退,退热时身上或者额头上常有微汗,或者是热退无汗。

虚证发热,以血虚和阴虚者为多,发热的时间或在午前,或在午后,或在夜半,但均是定时发热。发热时间持续几个小时,便慢慢热退身凉,常伴有汗出、乏力、消瘦、贫血等虚弱的症状。

不论实证发热或虚证发热,只要是有定时者,笔者均投以小柴胡汤加地骨皮治之。

例1崔某,女,9岁,安徽临泉县师范学校崔某之孙女。于每天下午7时开始发热,高达38℃,夜间1时开始热退。发热时微恶寒,退热时身上有潮潮汗意,已1年半。曾按疟疾治疗而未收效,多次验血均未发现疟原虫。多次住院治疗有时只能止住几天,过不了几天又发热如故。年7月6日求治。

见患儿身体痩弱,面色憔悴,精神较差,饮食一般,开处方:柴胡7克,黄芩3克,人参7克,法半夏7克,炙甘草7克,地骨皮10克,大枣10个,生姜3片。

2剂,水煎。嘱其于发热前两个小时温服一半,另一半于次日早饭后1小时温服。药服1次,当晚即不发热,坚持服完两剂已不再发热。后又开给六君子汤6剂,以善其后。

例2刘某,女,60岁,安徽蚌埠市第二建筑公司职工家属。每于上午11点左右开始发热,高达39℃以上,到下午5时热势渐退到37.5℃,已6个多月。曾3次住院检查治疗,但均未查出发热原因;西医对症治疗,虽有时能抑制一下不发热,但终难治愈。年9月22日求治。

患者身体痩弱,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并时时干咳,脉沉细五至,舌红无苔。遂开处方:柴胡15克,地骨皮20克,太子参3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2克,大枣10个,生姜5片。

3剂,水煎。嘱其每天上午9时(发热前2小时)温服一半,另一半于睡前温服。服1剂后其丈夫高兴来告,不仅当天热止,而且干咳亦减,服完3剂而彻底病愈。

(二)定时烦躁、胸闷、头昏症

例李某,女,45岁,干部,在安徽临泉县城关供销社工作。患者2年多来每于下午4时许开始心中烦躁、胸闷、头昏、坐卧不安,难于忍耐。历时3小时后,一如常人。常按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未能获效。于年6月求治。见患者体质肥胖,询其除上述症状外别无所苦。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太子参20克,丹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甘草5克,大枣5个,生姜5片。

共服2剂而愈。

(三)定时头痛症

例李某,男,15岁,安徽临泉县周桥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每于上午8时半开始前额隐作痛,逐渐加剧,并伴有干呕恶心,持续两个小时头痛渐止,即一如常人。曾多次检查治疗未查出病因,开始服镇痛类西药尚可止痛,后来服也无效,历时一年两个月,甚为痛苦。年5月20日求治。

遂开处方:柴胡10克,姜半夏12克,人参10克,黄芩6克,葛根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个,生姜5片。

3剂,水煎。嘱其于晚上睡前温服一半,第二天早上6时温服另一半。服一剂后,第二天虽有头痛,但较轻微,干呕恶心亦减,共服3剂而痊愈。

(四)疟疾

用小柴胡汤治疗疟疾屡有报道。笔者经验,诸凡疟疾之症,不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用小柴胡汤加青蒿、草果治之,多能药到病除。其煎服方法是:青蒿后下,其他诸味合煎,煮沸20分钟后入青蒿,停火,待温过滤,于发疟前两个小时许—次服下,少则一剂,多则两帖即可治愈。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邪入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其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笔者在使用此方时,若遇到患者正气虚损、体质痩弱且天气不太热时,多照原方使用。若体质尚好,天气炎热或患者肺部有热,人参改用太子参,炙甘草改用生甘草,其他诸味亦可根据症状增减其量。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效果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yy/1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