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
课程
2.10起
每周一、周三、周五晚7:30至8:30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系列课程
抖音平台线上直播
与您相约
▼
▽
▼
2.12日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
课程直播图文分享
龟板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胡马先生在这块兽骨上篆刻了两个字——“饮花”。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它们的字形架构。
▼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饮
“饮”字,先画人口的部分,这个人头朝下,所以要倒着画口,并画出舌的脉络来表示伸出的舌头。下面是“酉”字,本意是盛酒器。接着画人的脖子、手臂、躯干和腿部。“饮”的字形仿佛是一个人趴在酒坛子上把舌头伸出,在贪婪的饮酒。
古字“饮”的写法,左上方为“今”字,下方为“酉”字,右边是“欠”字,正所谓饮酒、品茶、喝水。饮者瘾也,有上瘾和贪杯的意思。
成年人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如同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喝碳酸饮料,如雪碧、可乐等饮料属阴寒之物,长期饮用体质会发生变化,阳气下沉、免疫力下降,形成过敏体质,易患鼻炎、肺炎。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华
“华”字,先画树木的干、根、枝,再用朱砂色点叶。甲骨文“华”字也是“花”字,是中华第一姓,相传华胥氏生了一对兄妹,哥哥是伏羲,妹妹是女娲,他们是人类的始祖,我国之所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个母亲姓华。
花和中药是一脉相承的,东江广雅敦敏学院开设了一门特色课程——《二十四节气花草药香茶》,以当节令的鲜花的苞蕾伍以草本,配以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可与传统的茶道调饮,亦可煲汤,或做成“凉茶”。以饮花的方式顺应节令,调养身体,在茶药美学中品味自然,调适身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亦美哉”。
▼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神农尝百草
文字画《神农尝百草》,中间的字是“姜”,是一个姓氏,因其写法与美字演变有密切联系,故称“美女姜”。神农氏姓姜,所以画中“姜”字代指神农,他手中拿着的草本即为“药”。画中还有一个字是“茶”,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茶性平,可频饮。茶分为青、绿、红、黄、白、黑等茶系,以茶配伍花草、中药,适宜不同时间节令、不同人群体质日常频饮,有防病、祛疾的作用。
当下时疫流行,学习中医药知识可助我们防疫,早日渡过难关,使我们尽快回到学校复学。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在历史长河里发生过三百多次像非典、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疫情,都是依靠中医药渡过难关。中医药通过通、调、补、泄的方法,提升阳气祛除病邪,从而达到与病邪和解的效果,以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使病毒失去赖以生长的环境,最终达到祛除瘟疫的目的。
▼
▽
▼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药
“药”,古圣先贤如何理解药呢?商汤王时期有位名为伊尹子的人,起初是一名厨师,他将多种食材放入锅中炖煮,使先民摆脱了吃生冷食物的习惯。追溯食疗的根源,由神农氏尝百草以茶解毒,到伊尹子炖煮食材,调和五味(五味:酸、苦、甘、辛、咸)。医药调养的最高境界是以饮食替代药物,所谓能以食药之偏纠人寒温之弊。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领先于世界,乃为国粹。
“药”一共有四个发音,分别是药、乐(lè)、乐(yuè)、乐(yào)。乐(lao),在祝福语中常说祝你快乐,中医不提倡常乐,过喜则伤心;乐(yuè),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分别入五脏,可调理疾病,不同的情绪可以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舒缓情绪,达到调病的作用;乐(yào),《论语》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有喜欢,崇尚的意思。
“药”“乐”同构,一个字有不同的发音。金文的“药”字中间加了白字,白代表柏树,柏树的树籽、松树的松脂都是药材。比如杜仲这味药材,其树皮非常厚,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树木所有的气血通道都在树皮上。拿一块杜仲树皮掰开拉扯一下,就可发现里面的丝,丝有强筋健骨的作用,所以“药”字的两边有绞丝旁。“药”治病草也,“药”通乐,使四气五味达和谐,五脏六腑平衡和畅。
书写“药”,首先注意毛笔的执笔姿势,要平肩、坠肘、竖腕、立管,拇指弓起。硬笔的执笔姿势要食指在前,拇指在后。
用画折的方法将“药”字上方完成,就是丝的部分,再用树干、树枝将其连接,就完成了这个甲骨文。
▼
▽
▼
四气为升、浮、降、沉,冬天大气下沉。
本次疫情爆发的原因有三,一是空气条件,由于冬天的大气不够下沉,武汉又地处长江流域,长江两岸湿气大,遇上大寒时节,气候因素为流疫盛行提供了条件;二是武汉九省通衢,人口稠密,人流量极大,为疫情的传染创造了传播条件;三是武汉的海鲜市场,长期售卖野生动物,为病毒滋生创造宿主转移到人体的条件。
根据阴阳平衡的观点来看,阳病多阴、阴病多阳。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是阴阳哪一个失衡了呢?便需要推理大气的升、浮、降、沉,温、热、凉、寒的自然规律,疫情的拐点预计会在4、5月份。春回大地、万物炳然,衣物、被褥要时常在日光下消毒,阳火有杀毒灭菌的作用。
▼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味防疫的中药。中药并非用来杀死病毒,而是让病毒如何进入体内再如何排出体外,和在人体里失去生存的温度条件。中医讲“久病必虚,久虚必寒”。寒邪进入体内,通过肺司呼吸,肺朝百脉,从而病邪再进入肾脏、肝脏、血液当中,肝、肺、肾就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进入血液后免疫系统就会抵抗,便会有发烧的症状,产生吞噬细胞去吞噬病毒。治疗退烧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肺部产生能量,将病邪排出体外。
生姜
生姜丝,味辛,性微温,色黄入脾胃经,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
解表的意思是随着体温升高,皮肤上的汗毛孔打开,微微出汗,寒气便被逼出体外。温肺止咳,寒邪侵入体内,有咳嗽症状,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有干咳无痰的症状,病邪攻里,阳气不足,排不出痰,便需要生姜来温肺止咳。姜为呕家圣药,例如人有反胃的症状即可使用。
生姜,属解表之剂,亦有温里作用,可以帮助体温上升,当脾胃虚寒,受寒发烧时便可用姜丝,一般用量为10克,若是感冒可增加为30克以上,药食同源,每天早上都可服用生姜。
姜枣茶,大枣用铁锅焙炒后配姜丝煮水饮用,有健中益气的作用,适宜胃寒、阳虚者饮用。
很多孩子喜欢喝冷饮,吃油炸食品,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用生姜对症。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胃、脾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疾止痛、缓和药性。
炙甘草是用蜂蜜炮制过的甘草,这样会增强甘草的药性。
甘草不仅对流感有效,它作为居家必备药材,也可以解肉毒,肉本身是有毒素的,所以会放花椒、大料、八角平衡肉性。甘草味甘,甜味的东西可以缓解疼痛,缓和药性。甘草有调和诸药,解百毒的作用,所以甘草在中医临床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道地产地是山西、内蒙古。
黄芪,芪有老的意思,生长年份越长,根茎越粗,药性越好。道地是山西、内蒙古,土地是碱性,碱性土地生长的药材有抗肿瘤的作用。黄芪补气入肺经,疫情时期家中常备参芪,提升阳气,抵抗病毒,帮助身体产生吞噬细胞,提升元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病毒侵入血液,要用补气的方法将病邪驱逐出去。
黄芪补气阴、党参补气阳,是对药,提升阳气。
▼
《黄帝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就是阳气,一般用黄芪、党参补阳气。
识别好药材要看是否是道地药材,党参以山西上党产的党参为道地药材,黄芪以北芪为最佳。目前敦敏学院教学道地药材已超过味,大医朱良春说,熟识药性味,可为苍生大医。东江广雅敦敏学院的弟子们在中医药课上都可以闻到药香,这样浸润式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看家本事。
说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滋养气阴,道地山西。
党参药性温和,可以补充人体的津液。黄芪补气阳,药性较为刚燥,两味药一阴一阳达到平衡,用量在10克以上,每日频饮。
今天讲到的四味中药可以配伍在一起使用。
▼
党参、黄芪、生姜、炙甘草再加五枚大枣,有提升阳气、抵抗病毒的作用。
孩子的先天阳气比较足,但是肺为矫脏,肺气比较弱,易被病邪感染,一定要提升阳气,每日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
▽
▼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久
“久”,形如烧红的烙铁,烙印在人、畜、器物上,留下永久印记,中医的治疗手段中有熨热疗法。
商朝时有炮烙的刑罚,家养牲畜为方便识别也会用炮烙的方法打上标记。从而发展出敷熨的中医疗法,用烙铁里面放入炭火,隔着毛巾在身体上敷熨,有温通经络的效果。
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灸
“灸”,用艾绒熏灼人体的穴位之疗法,灸有长时间灸灼之意。
罗浮山的艾草十分有名,葛洪的夫人鲍姑擅用艾灸治病。河南卧龙岗的艾草是道地药材,卧龙是蜀相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的家乡。
在房间熏艾可以防疫,将窗户打开,保证通风,熏艾有避五虫、除瘟疫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艾灸胃脘、中脘、足三里,有很好的防疫作用。
▼
▽
▼
本次讲座以防疫为主题,同学们要整理好笔记发到交流群里,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用学习将我们的思想连接,领悟甲骨思维,体悟中医智慧。
疫情防控
1.每日吃生姜,生蒜可预防流感;
2.艾灸足三里、胃腕以提升正气,温煦阳气;
3.每天晚上以红花、艾叶,生姜、葱头煮水泡脚,发微汗透邪防疫;
4.煮苍术,燃艾柱,薰房屋以除疬气。
长
按
入
群
课堂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解答同学或家长疑问,特建立胡马甲骨文字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