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个人简介
王天池,本科,园林专业,天脊集团农化中心作物专家,现主要工作方向是围绕生姜、桃、试验示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致力于生姜、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生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很多人做菜时都喜欢用生姜来进行提味。而除了食用价值以外,生姜也兼具良好的营养和药用功效,生姜在我国种植十分普遍。如何获得高产、高效益?怎么种好生姜?生姜栽培要点有哪些?生姜怎么施肥?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收获时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学习生姜种植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国内生产上常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我国生姜栽培主要位于山东、湖南、广西、河南、湖北、贵州等地。
生姜对整个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温度:生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一旦低于15℃就会停止生长,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2、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土壤:由于姜的根系比较短,所以姜喜欢土质疏松肥沃的,有机质比较高的,通气良好的而且能排能灌的,这么一个条件。它对土壤pH值要求来看的话,微酸性土壤更好些,总体pH值要求在4-9即可。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对微量元素需求也比较多。
种植前期的准备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择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进行精细整地。结合整地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公斤左右
2、精选姜种,培育壮芽。在播种前30天左右,将姜种取出,去掉姜块上的泥土,选用肥大、丰满、皮色光亮、不干缩、不腐烂、不受冻、无病虫的健康姜块作种。要求单株种姜块重达60克以上,每亩地一般用种姜公斤。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高产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健壮的幼芽才能长出健壮的幼苗,也才能为生姜的旺盛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各生姜产区都把培育优质壮芽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3、晒姜困姜。所谓晒姜,就是把挑好的种姜放在地上晾晒3-5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二是减少姜块水分,防止腐烂。三是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
晒姜必须注意,晒姜要适度,不可晒得过度,尤其是较嫩的姜种不可曝晒。中午阳光强烈时,可用席子遮荫,以免姜种失水过多而干缩,出芽细弱。
困姜是将晾晒好的姜种放入室内堆放10天左右,温度保持在13-15℃,以促进养分分解和芽的分化。
晒姜困姜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选种工作,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4、浸种催芽。对精选、晒后的姜种,用姜瘟散、生姜宝、绿霸等农药倍液进行浸种,一般10分钟,可起到杀菌、灭菌的作用,浸种后晾干催芽。在棚室或阳畦等处催芽,保持空气湿度75%——85%,温度25℃,20天后,等姜芽长出0.5厘米时,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
适期播种
生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因此要种植生姜要注意确定适播期,在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生姜的播种期不可过早或过晚,如果播种太早,地温不足,播种后种姜迟迟不能出苗,很容易造成烂种或死苗,播种太晚,则出苗迟,缩短了生长时间,造成减产。
生姜播种的原则是,在适播期内,以适当早播为好,播种越迟,产量越低。
覆膜盖膜前用专用除草剂每亩克,对水喷施,清除膜下杂草。
田间管理
生姜在精细整地、足施底肥,精选姜种、科学播种的基础上,要想获得高产还必须抓好中后期管理,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适当遮荫覆盖。一般5月份的时候,气温会逐渐升高,而这个时候的生姜已经长出芽苗,并且进入了茁壮生长的周期,这个时候需要给生姜遮荫,让它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有些种植者并不注意这个步骤,认为植物都喜欢阳光,所以让生姜不断吸收5月份的阳光,然后就出现了叶子枯黄的情况,颜值影响生姜的生长。可间作遮阴、搭遮阴网遮阴或搭棚遮荫。
中耕除草: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化学除草可以选择25%的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千克兑水千克,在播种后趁土壤湿润均匀喷晒在姜沟和周围地面上。20-25天以后同样的方法再喷一次。
适时浇水、及时排涝: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基础上,一般在出苗前不进行浇水。幼苗期虽然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水后浅耕保墒。夏季勤浇水,可降低地温,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2-5天浇最后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贮藏。
4、及时培土: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一般于立秋后结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
适时追肥。从整个生育期来说,发芽期的养分需求是比较少的,幼苗期历时65-75天,这个时期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股杈时期,这个时期以主茎和根系的生长为主,生长量不算太大,但它是为后期的快速生长打基础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养分管理尤为重要。
旺盛生长期它占整个生育期的70-75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三股杈到守护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生物量生长以及姜块生长的主要时期,也是我们养分管理的关键时期。
追肥的话,第一次追肥也叫种肥,是随着播种时施用的,谷雨前后种植,施菌肥6-10袋,同时施入“天脊平衡肥”15-15--30kg/亩左右。
五月初,施用5kg左右的生根剂;
五月中旬,施用22-9--30kg/亩;
六月初,施用22-9--50kg/亩;
小培土时期,施用15-6-23、22-9-9,50-80kg/亩;
七月末八月初立秋前后施用15-6-23、15-10--kg/亩;
九月开始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冲施天脊硝酸钾1-3次5-10kg/亩/次或追施大化肥15-6-23、15-10--50kg/亩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1、腐烂病
又称姜瘟病,是一种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具有毁灭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带菌的姜种和土壤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污染的水和厩肥也可传播病菌。生姜腐烂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一般在6-7月开始发生,8月发病严重。发生腐烂病的姜株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而后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最终全株下垂枯死,根茎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汁液,散发臭味。
采取的农业措施防治主要有:
一是轮作换茬,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尤其是发病的地块,要间隔4年以上才可种姜;
二是应注意选留无病、健壮、高产的优良姜种;
三是防止雨季田间积水;
四是姜田施用完全腐熟后的农家肥,最好用井水灌溉,严禁将病株丢入水渠和井中;
五是及时铲除病株并消毒土壤。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其周围0.5米以内的健康姜株,并挖尽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壤掩埋,再撒上一层生石灰并及时改变浇水渠道,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药剂防治生姜腐烂病
一是播种前浸种,掰姜后用草木灰处理伤口;二是在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或用新植霉素每袋15克兑水5千克灌根,一个星期灌根1次,连续灌2-3次,也可用姜瘟清-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5-7次。
2、炭疽病
生姜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
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3、生姜癞皮病
姜癞皮病又称姜根结线虫病、姜蚧。其症状主要是地上部姜苗生长缓慢,姜叶边缘褪绿变黄,严重的呈红褐色,地下部姜根稀少,姜块表面有明显凸起,呈癞皮状。发病地块一般产量降低,姜块品质下降,对生产影响较大。
防治措施
播种前土壤消毒;播种时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每亩10公斤撒施于沟内,然后播种;生长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毫升/亩对水浇灌。
常见虫害
1、姜螟:又称钻心虫。这种虫以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
防治办法: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防治以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较好。幼虫期毒杀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50g对水--kg喷杀,或用速杀灭丁50g对水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
2、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的症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面,取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将叶吃成孔洞或缺刻。受害严重的地块叶片仅剩叶脉。
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早晨或傍晚人工捕捉,但费工费时,相当劳累。
(2)全田设置防虫网避免其为害,也是一个不错的措施。单一防治甜菜夜蛾,选择20目的防虫网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如要多种害虫同时防治,最好选用30~40目的防虫网。
(3)甜菜夜蛾幼虫表皮厚而光滑,农药不易侵入,一般农药防效果差,可喷施40%毒死蜱乳油0倍液,或20%垄歌0倍液或20%米满胶悬浮剂0~1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收获与贮藏
生姜不耐霜冻,一般于10月下旬气温降至11-15℃,初霜到来之前应及时收获,收获时要注意:
1.选在晴朗天气采收。收姜时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土壤过干时要提前2-4天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土壤过湿时要晾晒至松散时再收获。
2.仔细刨挖,不伤姜块,如土质疏松,可抓住茎叶整株拔出,抖掉根茎上的泥土。
3.自茎秆基部向上保留2-3厘米,掰去或用刀削去地上茎。
4.挖出后的姜块要及时采取遮阴措施。
5.轻装运,不要碰伤姜皮。
6.留种姜种要单收单贮。
贮藏
生姜原产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喜温暖多湿,长期低于10℃则受冷害,高于15摄氏度则易发芽,因此生姜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1-15℃。但由于生姜贮藏初期,姜块发生显著的形态、生理变化,因此,贮藏过程中,温度应进行适度调整。
贮藏方式
1堆藏(室内;室外):适用于短期、中少量
2埋藏:短期、中少量
3南方窖藏(卧窖):中短期、批量
4北方窖藏(井窖;大型窖、坑道窖):长期、批量
5冷藏库(恒温库)贮藏:中长期、批量
1、南方卧窖贮藏技术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好,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处挖窖。先挖深2米,宽1.2米,长以贮姜量的多少而定的长方形池子。池低略斜,在池低两侧各挖一个渗水沟,在池低以地势较高的一侧开始竖排姜块,每排一层,加盖一层细土,直至距地面50厘米处,最上层盖8-10厘米厚的细土。窖的一端留60-80厘米的走廊,然后架上竹竿、木棍,其上铺玉米桔、稻草等作物桔秆,用细土封顶至高出地面,雨雪天要盖上防雨布。该贮藏方法窖内环境条件主要依靠自然降温调节,因此窖口封闭早晚、贮姜量多少是影响贮藏效果的关键。贮藏时间较短,一般至第二年取姜种为限。
贮藏生姜的适宜温度为11-13℃,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5%。
北方地区主要以井窖贮藏技术。北方井窖深度一般5-7米,井筒直径可上细下粗,底部直径1.2米左右,在井底侧旁开挖2-3个贮姜洞,一般贮姜洞高1.8米、宽1.5米、长6米左右,可贮姜0kg左右。该井窖为长久性建筑,因此还需用砖石砌建贮姜洞及井筒,使井口高出地面40-50厘米,以防止雨水。生姜入窖前,应彻底清扫姜窖(消毒),并在洞底铺5-6厘米干净的湿沙。随即将姜块层层放入洞内,由里到外排至洞口,但排放高度以距洞顶30厘米以上为宜。
为提高贮藏效果,可一层姜一层沙堆放,顶部用湿沙掩埋。生姜入窖20天内不封口,贮存量较多时,还应进行强制通风,以利于热量交换;20-25天以后,可下窖封洞口,但需留一个30厘米的小窗,以利于通气。随着气温下降,在12月上中旬应封井口。
·END·
天脊化肥天脊品牌中国品质
来源:天脊集团农化中心
责任编辑:范浩
图文编辑:郑羽、贾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