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长夏将至,第27个全国肿瘤防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春天结束,将迎来炎热的夏季。此时,天气较暖,各地降雨量开始明显增多,空气湿度也逐渐增大。

谷雨养生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做到祛湿健脾防过敏,使精、气、神充沛,达到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之态。

祛湿

谷雨时节空气湿度大,而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

祛湿:中医有内服、外治、药膳食疗等多种方法。

如医院去找医生辩证后开中草药服用,或者吃些祛湿的中成药,也可以采用针灸、刮痧、拔火罐、经络按摩、艾灸等外治的方法祛除体内的湿气。如果湿气不重可以自己在家煮些药膳食疗(药膳或者祛湿汤和粥)来祛湿:如泥鳅黄芪瘦肉汤、眉豆花生猪骨汤、夏枯草白豆瘦肉汤、红豆薏米粥等。

需要强调的是,祛湿要分清楚是寒湿还是湿热。如果是寒湿,驱除寒湿时可以采用拔火罐、艾灸,或者用花椒籽、艾叶、生姜等泡脚祛除体内的寒湿。如果是湿热,清除湿热时可以采用刮痧、经络按摩、刺络放血等外治的方法。

脾喜燥恶湿。根据脾的特性,中医祛湿也非常注重生活上的调理。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通过身体大量排汗,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湿气排出,从而使“正气存内,湿气难侵”。

同时,还要注重饮食上的调理: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忌油腻、饮酒、海鲜等发物。这些食物容易使我们的体内产生湿气。生姜属于温性食物,即是食物,也是调味品,还是中药。作为药食同源的生姜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和水分,可以煮生姜水、喝稀释的生姜汁、吃些生姜类的零食(糖姜片、乌醋姜、金梅姜、老姜糖等),来健脾养胃、祛除体内的湿气。

健脾

谷雨时节虽是暮春,饮食上仍需注意养护脾胃。健脾,我们在饮食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01

多吃甘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谷雨时节降雨逐渐频繁,空气湿度也越来也大。这时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性情温和,健脾养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南瓜、香菇、红薯、胡萝卜、土豆、无花果、牛肉、鲫鱼等这些都是补脾益气的食物和水果。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合适的食物,如血糖偏高的人,不适合多吃南瓜、红薯、无花果等糖分含量高的食物;有胃病的人不适合空腹吃红薯,容易腹胀胃痛。同时,还要注意荤素搭和配营养均衡,保证身体的需求。

02

少吃生冷寒凉和肥甘厚腻的食物

生冷寒凉和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损伤人体脾阳和脾气,而且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经常吃会导致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不能形成充足的气血供给身体,因而出现气血亏虚、身体困重、胃口不佳、大便黏腻等症状。

俗话说,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为什么谷雨时节,不可吃冷饮,要保护脾胃呢?因为谷雨时节气温虽然逐渐回升,但仍有反复,南方前几天还艳阳高照,气温高达三十度,这几天下雨后就将到了十几度;北方也有“倒春寒”之说。因此,在这段时间如果经常吃冷饮,很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胃功能虚弱,出现疲乏无力、胃口不佳、痛经等症状。

防过敏

谷雨时节可谓是春暖花开、桃杏争艳、杨柳飘絮,人们的室外活动也由此增加。此时,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故过敏性体质的人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护;户外活动时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医院就诊。不过,防过敏的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

01

坚持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贵在坚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每天慢跑半小时;如果不适合跑步,可以每天饭后散步40分钟以上;每日揉搓迎香穴,可预防过敏鼻炎;还可以在空闲时间做八段锦、瑜伽等各类的保健操。不管用哪种方式方法,每天坚持锻炼,时间久了效果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02

保证充足睡眠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早睡。

03

远离过敏原

春天尽量不到鲜花盛开和植物茂盛的地方,以防花粉过敏;经常打扫家里的卫生,以防粉尘、尘螨等过敏;猫狗等宠物春天容易掉毛,导致过敏,因此尽量不要养带毛的宠物;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羊肉、芒果、菠萝等。

04

服用药膳

平时可以根据体质服用药膳,如脾虚可以经常吃淮山粥、小米粥等;气虚可以喝五指毛桃猪骨汤、泥鳅黄芪瘦肉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敏症状反复发作,就应该找医生看病后辩证开方来治疗了。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绍了肿瘤预防的相关知识。

癌症即恶性肿瘤。由于其恶性生长的特点,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恶性肿瘤一直位于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因的前列,虽然近年来肿瘤治疗进步很大,但是预防和早诊早治仍然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方法。大约30%—50%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预防肿瘤。

1

戒烟

吸烟是诱发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尤其会增加患肺癌的几率。烟草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明确的致癌物质有69种。吸烟指数(每天吸食烟草的支数乘以烟龄)超过的人群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每天吸烟1包,连续吸烟超过20年,吸烟指数就是。即使确诊肿瘤后戒烟仍能提高抗肿瘤疗效,所以建议所有人群戒烟。

2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可增加包括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在内的12种以上癌症风险,成年女性体重每增加5公斤,绝经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1%;成年男性体重每增加5公斤,其结肠癌风险增加9%。BMI(体重指数)是很好的监测体重的指标,BMI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的BMI范围内(18.5—23.9),建议尽可能保持更低的体重指数。

3

适度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降低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还能降低肿瘤患者20%左右的死亡风险。适度运动要和健康的饮食结合起来,在摄入和消耗的热量之间取得平衡,有助于拥有并保持健康的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做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推荐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或至少7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4

健康饮食

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较低的癌症风险相关。食物应以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为主,建议应占到所有食物的2/3以上,其余的1/3应该以富含蛋白质的动物类食物为主,包括海鲜、家禽和奶制品,可吃少量红肉。

5

少食“快餐”加工类食品大多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控制加工食品有助于控制热量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建议平时少吃薯片、饼干、糖果条、甜点等加工食品,可以将水果、坚果等作为零食食用。

6

限制红肉及加工类肉摄入猪肉、牛肉等哺乳动物肉类为红肉。加工肉类,即经过盐腌、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加工方式来提升风味或令其更易保存的肉类产品。世界卫生组织将红肉列为IIA类致癌物,将加工肉类列为I类致癌物,都会显著增加肠癌的风险。建议每周红肉摄入不超过克,尽量不食用加工肉制品。

7

拒绝含糖饮料经常饮用含糖饮料是导致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建议以茶或者不含糖的咖啡作为含糖饮料的替代品。在实验室基础研究中,在茶和咖啡中发现的多酚类物质显示出一定的抗癌作用。市面上常见的红茶、乌龙茶、绿茶和白茶都可以提供这些保护物质。8限制酒精摄入酒精可增加乳腺癌、肠癌、肝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率,喝酒越少肿瘤的发病率越低。如果无法完全脱离饮酒,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9不依赖保健品虽然在广告中各类保健食品宣传具有抗癌作用,但均缺乏有效的证据,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起到负面效应。硒可增加非黑素瘤皮肤癌发病风险,维生素E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等。建议通过正常饮食来补充必需的营养素。10推荐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无论是对婴儿还是母亲都是有利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能够降低婴儿长大成人后出现超重或者肥胖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母亲尽可能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完全用母乳喂养。之后可以在宝宝的饮食中添加适龄的食物作为补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胖瘦?

参考《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倡的两个健康体重指标,其测量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一个称、一把标尺和一个计算器。

01/体重指数反映全身性肥胖但不能反映脂肪分布

成年人的体重和身高是有密切的关系,有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m2)=体重指数(BMI)。BMI是临床医学领域普遍使用的胖瘦判定指标,而世界各国的标准稍有差别。

按照我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体重判定标准,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18.5≤BMI24kg/m2,超重:24≤BMI27.9kg/m2,肥胖:BMI≥28kg/m2。

请注意,体重指数反映全身性肥胖,但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体重指数正常,但腹部堆积了脂肪,肚子大,俗称中心性肥胖。此类人的腹部堆积了大量脂肪,直接压迫内脏,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慢性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体重指数不能算“黄金标准”,须结合腰围的测量。

02/腰围是诚实的胖瘦指标

腰围既能反映脂肪分布,又能估测内脏脂肪量,是准确的胖瘦风标。测量腰围要站立,双脚分开30厘米,测量部位要平脐,用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

《健康中国行动(—年)》的行动目标:到年和年,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臀比(=腰围÷臀围)超过0.90,女性超过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要想获得理想身材,实现健康的超重,并不是体重升高或降低这么简单,而是要增加身体的肌肉量。

人在每个年龄阶段,增肌都十分重要,年轻人增肌有助于让身材更纤细、增强抵抗力;中年人进行适当增肌,可以预防老年后肌肉快速流失;到了老年,除了肌体功能减退、激素分泌减少,还有慢病的拖累,肌肉量、蛋白质合成减慢、流失加快,免疫力逐渐下降,特别是在55~60岁。对60岁以上人群或患有少肌症的人来说,适当进行增肌训练,保持“微胖”,不仅能保护心脑血管、延长寿命,还能避免摔倒,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健康,让我们动起来吧!

吃盐太多会有这种危害7类人尤其要少吃盐!

“盐是百味之首”,没有盐,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美味的菜肴。随着我们身边的美味越来越多,盐过量带来的健康风险也越来越大。

过多的盐(钠盐)会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同时,高钠饮食是食管癌、胃癌、脑卒中、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危因素。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吃盐太多,而中国是“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都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而据最新调查,中国人的人均食盐摄入量超过了10克,是推荐量的两倍。

少吃盐,应该成为健康共识,

而下面几类人更要少吃盐。

1、经常头疼的人

有最新研究让受试者分别食用高盐、中盐、低盐的饮食各30天,结果发现,每天吃8克盐的人比那些吃4克盐的人头疼次数多1/3以上。想想你突然头疼的经历,是不是那天的菜盐放多了?

2、容易水肿的人

人体内的水分滞留情况和钠的摄入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钠的摄入量过多会引起水肿、头疼、腹胀等一系列症状。尤其对女性来说,月经前几天,情况会更加明显。

3、肠胃不好的人

摄入大量含盐量高的食物会使胃里保护性黏液的黏度降低,从而降低它对胃壁的保护作用,使胃壁更容易受到伤害,导致胃病的发生。长期大量摄入高盐量的食物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4、皮肤差的人

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当摄入大量盐以后,身体中的水分会减少,排出身体的水分会增加,从而会导致皮肤缺水,不利于保湿。

5、慢性咽炎的人

过量的盐会导致咽喉黏液增加,使嗓子更加浑浊不清。咽喉经常发炎或者患有咳嗽的人,一定要减少盐的摄入。包括瓜子、油炸花生等表面含有大量盐的坚果炒货也要少吃。

6、肾病和高血压患者

肾脏是钠排出体内的必经通道,盐分摄入过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过量钠也会引起高血压。因此,肾脏不好的人、高血压患者都要少吃盐。

7、骨质疏松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少吃盐等于多补钙。”当盐分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把多余的钠排出,但同时也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这会加重骨质疏松。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炒菜时控制不住自己颤抖的双手,

到底该怎么减盐呢?

●烹饪和准备食物时,少放盐,同时减少使用咸的酱料和调味品(如酱油、汤料或鱼露)。

●做菜的时候,适当使用酸味调料,增加你对咸味的敏感度。同时少用甜味调料,因为甜味会掩盖咸味。

●最后放咸味调料。这样调料能停留在食物表面,减少用量。

●避免食用含盐量高的零食,尽量选择新鲜的健康零食而不是加工食品。

●使用罐装或干燥的蔬菜、坚果和水果时,选择不添加盐和糖的品种。

●不在餐桌上摆放盐和咸的调味品,避免养成添加它们的习惯。

●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文及图片转载自网络,由鲲鹏編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問题,請聯絡阿亚

美好服务美好

在这里分享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传播营养和健康知识

我们推崇质朴/精致/有节制的物质消费

追寻/抵达精神生活

与自然世界和平共处/与精神和爱和谐共存

aszhiwei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知為健康管理

相信希望的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xz/7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