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imingjj.com/季节变换,小孩最容易患病。那么怎样让孩子不打针就治愈。小儿推拿是首选!
大肠
位置:
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次。
作用:
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
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小肠
位置:
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
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
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
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
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
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揉~次;掐3~5次;捣5~20次。
作用:
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
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阴阳
位置:
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
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次。
作用:
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板门
位置:
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
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次。
作用:
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
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内劳宫
位置:
在掌心中央。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次,运10~30次,掐3~5次。
作用:
清热除烦,泻心火。
主治:
一切热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宁,睡眠不宁,口疮,目赤,小便不利。
内八卦(内八方)
位置:
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分布在该圆上。
操作:
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次。
作用:
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
主治:
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四横纹(小横纹)
位置:
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操作:
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来回推之或掐之,称清四横纹(推四横纹)或掐四横纹;推四横纹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每个横纹推50~次(独穴用需次)或掐5~8次。
作用:
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退热除烦,散瘀结,引脏腑之热外行。
主治:
腹胀,口疮,唇裂,伤食,疳积,食欲不振等。
小横纹(掌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作:
令小儿掌心向上,术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称揉小横纹。~次。
作用:
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
一切咳喘证,口舌生疮。
肾顶
位置:
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作:
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次。
作用:
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盗汗,解颅、水疝等。
肾纹
位置:
小指掌面末节横纹处。
操作:
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纹。~次。
作用:
散瘀热,引内热外行。
主治:
目赤,热毒内陷,内热外寒,高热手足凉等。
运水入土
位置:
自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至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
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拇指桡侧缘指尖。~次。
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
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顽固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疳积等。
运土入水
位置:
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
自拇指桡侧缘指尖开始,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小指掌面指尖。~次。
作用:
清脾胃之湿热,补肾水之不足。
主治:
多用于新证、实证,如湿热内蕴所致的少腹胀满、泄泻、痢疾、小便赤涩等。
总筋
位置:
在掌面腕横纹的中点。
操作:
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揉~次,掐3~5次。
作用:
泻热散结,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
心经有热,惊风,夜啼,潮热,口舌生疮,实火牙痛及一切实热证。
天河水
位置:
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
1.清天河水: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该穴常用清法,~次。
2.大清天河水:在前臂掌面,由内劳宫推至曲泽穴,称大清天河水。拿法、推法同上。~次。
3.打马过天河水:拿法同上,术者先以右手中指运内劳宫,再以食、中二指的指端蘸凉水,自总筋、内关、间使循天河水向上弹打至洪池穴(曲泽穴)。各穴弹打3~5下为一遍,共弹打3遍为1次治疗。
作用:
清热除烦,镇惊,泻心火,利尿。
主治:
外感发热,口渴,口干,烦躁,夜啼,睡眠不宁,口疮,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涩等一切热证。
健康养生小常识
雨一过就是夏,夏吃姜,生姜40个妙用,提前知道心不慌
夏天就快到了!我们常说一句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关于“姜”的42个小方子!
姜的42个小方子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1、呕吐不止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2、风寒骨疼、关节疼①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②生姜数片放患处,用艾条灸之。3、胃病发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4、胃、十二指肠溃疡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个猪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烂,分数次食用。5、中暑昏厥生姜、韭菜各适量,大蒜1头,共捣烂取汁灌服。6、急性菌痢生姜25克,红糖50克,共捣成糊状,一日3次分服,连服数日。7、产后腹疼生姜、当归各克,羊肉0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服下。8、跌打损伤、腰扭伤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9、急性肠胃炎生姜5片,茶叶20克,大蒜1头,捣碎,煎水调红糖适量饮下,每日3次。10、寒痢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浓加半汤匙食醋,趁热饮服,每日3次。11、热痢生姜4片,茶叶15克,黄连6克,煎水晾凉饮服,每日3次。12、疟疾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水调红糖适量,趁热饮下,每日2次。13、晕车晕船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14、冻疮、冻伤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15、脚汗太多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泡脚,每日1次。16、伤风咳嗽、虚寒久咳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17、治红白痢疾生姜、绿茶等份,加水适量煎浓饮之。18、治妇女虚寒腹疼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19、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水趁热饮服。20、风寒感冒①生姜数片,白萝卜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②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有效。③生姜90克,白萝卜60克,荸荠60克,捣烂取汁,分3次用开水冲服,每日一剂。④生姜6克,葱白2根,大枣4枚,煎汤服用,对症轻无汗、身困者有效。⑤生姜5克,葱白1根,绿豆15克,萝卜30克,大枣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感冒发烧、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⑥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对感冒身疼、关节酸疼、发热不降有效。⑦老姜10克煨热,切开擦百会、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门,以皮肤微红为度,可消除恶寒怕冷、全身酸疼。生姜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腐烂,产生黄樟素物质,能诱发食道癌、肝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腐烂的生姜不能吃。21、慢性胃炎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22、慢性萎缩性胃炎生姜、木瓜米醋汤:生姜30克,木瓜克,米醋毫升,用沙锅炖煮,分次服用;生姜米醋汁:生姜克切细丝,浸泡在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备3天后用,每日空腹时服用10毫升。2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猪肚、生姜汤:猪肚1只冼净,纳入切碎之生姜克,扎紧肚口,放置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肚烂,姜汁渗透到猪肚,食肚饮肠,每只肚吃3—4天,连服8—10只。24、急性肾炎浮肿尿少姜皮、冬瓜皮汤:姜皮6克,冬瓜皮30克、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5、受寒腹痛鲜姜、白胡椒、红糖汁: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亳升冲。每日二次早晚。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亳升煎开服。26、腹泻姜炒鸡蛋: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毫升,每日一次。生姜、茶叶汁:生姜、茶叶各9克,水亳升煎服。27、风湿关节炎生姜汁亳升,冰糖克,西瓜半个。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内,再搁水煮,每日半个西瓜,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此方以在三伏天为宜。28、食物中毒生姜、紫苏叶汤: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亳升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29、中草药中毒生姜汁:误食生半夏、天南星发生舌肿、喉哑时,取生姜汁6亳升,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30、宫冷不孕生姜红糖膏:鲜生姜克,红糖克,将生姜打碎机打成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在月经期开始服用,每次1匙加亳升热开水,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禁忌房事。31、恶心呕吐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橘皮9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生姜、半夏汤:生姜6克,半夏6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32、妊娠呕吐生姜、红糖茶: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姜、芦根汤:姜30克,芦根30克,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34、阳痿生姜、熟附子、炖羊肉:生姜克,熟附片15克,羊肉克切片,文火炖服用。35、肩周炎老生姜50克,葱白30克,白酒15毫升,共捣烂,炒热或微波炉打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一日数次。36、冻疮生姜、胡椒、红糖汤:生姜10克,胡椒10粒,红糖25克,水亳升煎服。干姜、红花、黄柏外用剂:干姜30克,红花30克,黄柏25克,加水亳升浸泡10小时,煎至毫升,去渣取汁,加95%的酒精毫升混匀,擦冻疮处。37、骨结核生姜汁外用方:生姜汁亳升,榨汁打榨汁备用,亳升加亳升开水,用毛巾浸湿,乘热熨患部。毛巾冷即换,以局部发热为度,一日1次。38、疖痈鲜姜、鲜芋外用方:鲜姜克、鲜芋头克冼净去粗皮,共捣烂如泥,再加适量面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敷1小时。39、手癣生姜、白酒外用剂:鲜生姜汁亳升,白酒毫升,将生姜汁倒入酒中泡3天后用,每日2次早晚擦患处。40、足癣生姜、食盐外用剂:生姜克切片,食盐50克,加水亳升放锅中煮沸,倒入盆中加水0亳升,温度不烫伤为宜泡洗患处,每日2次早晚浸泡30分钟,一般3—7次可治愈。提醒:早晨中午吃姜最好,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和代谢。姜最大的功效就是扶阳气,人体阳气足了,病自然就消了!夏天快到了,正是养阳气的好时机,错过太可惜~车博士中医团队主要调理的项目:
1.各类肿瘤:早期前期中期
2.高血压:靶向平衡稳压疗法
3.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刺络放血醒脑排毒非药物疗法
4.糖尿病:保脏养胰多维疗法
5.肥胖综合症(肥胖是引起四高的主要原因。体重减少10斤,血压自然降低10汞柱,血糖相对也会下降,轻中度脂肪肝可以完全消失)
现代西医无法治愈慢性病是因为,西药只是控制了视觉上看到的数字。并没有用药物使血管和胰岛恢复其内在的功能。所以西药只是让血压和血糖的数字看起来是在正常人的数值范围。而中药是用它的药效来恢复血管的弹性及胰岛功能的正常化。中药不能让你直观的在数字上看到正常的血压血糖值。但你会感觉你的身体比以前舒服多了。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血压血糖的数字正常大量服用西药。到最后正常的数字让更多的并发症出现。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的。高血压糖尿病大多是肝肾功能失常引起的并发症。只要我们恢复其功能。并发症就会得以控制其发展的速度!中药调理糖尿病高血压正是让脏腑器官恢复功能从而让血糖血压值正常!
咨询杨主任
医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