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味生姜

生姜《名医别录》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新鲜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气香特异,味辛辣。以质嫩者为佳,切厚片,生用。

别名:紫姜,生姜,鲜姜,老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禁忌: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环层纹明显,维管束散在。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辛温散通,能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多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胃寒呕吐、晕车、恶心呕吐辛温散寒,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研究发现姜粉有很好的预防晕动病的功能,延缓胃肠道反应,改善主观感觉,生姜与东莨菪碱具有相似的抗晕动病效果,且作用较强。另外,生姜有止呕吐的作用,能缓解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呕吐症状,咀嚼鲜生姜片配合西药治疗呕吐的效果很好,此法还具有缓解口干、预防口腔溃疡的作用,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对于胃寒呕吐者,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痰饮呕吐者可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

3、鱼蟹中毒本品能解鱼蟹毒及半夏、天南星的毒性,对鱼蟹等食物中毒、以及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4、偏头痛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神经衰弱、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至2杯,可收到补气、提神之效。持续下来,对神经衰弱、头晕、烦躁等症具有良好疗效。

5、脾胃寒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6、寒痰咳嗽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可与麻黄、杏仁同用;外无表邪而咳嗽痰多色白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附药:

1、生姜皮生姜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2、生姜汁以生姜捣汁入药,功效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若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养生小知识:

1、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2、痰多咳嗽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早晚各1次,可治痰多咳嗽。

3、牙周炎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4、龋齿每日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此法对保护牙齿、预防和治疗龋齿颇为有效。

5、生姜红糖水保健养生红糖水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红糖水是早期最常见又实用的红糖养生饮品。对妇女月经顺畅、产后体力的恢复,且对产后子宫的收缩、恢复、恶露的排出以及乳汁分泌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6、抗菌消炎夏季勿忘生姜养生,盛夏季节,细菌和病毒十分活跃,容易诱发腹痛、腹泻或食物中毒。若适当吃点生姜,或用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后饮之,常能起到有效防治作用。荷兰医学家通过研究后发现生姜具有某些抗菌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抗击消化道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7、治疗伤风民间曾流传“三片生姜一根葱,不怕感冒和伤风”。患伤风感冒喝姜葱红糖汤,既能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起到降温、退烧和杀菌作用,又能帮助发汗和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

8、消除酒醉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让身体直接吸收,以缓解或消除酒醉。

9、减轻面部暗疮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0、缓解腰肩疼痛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angpi.com/spsj/5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