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5/6355215.html
导语: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集汗、下、清三法于一方,为治疗湿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的代表方。临床上凡是具有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胸隔痞闷、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等症候群的内科杂病,皆可根据方证辨证且临床应用广泛。
病案一:
初诊:年3月29日。
杭某,女,36岁。身高:cm;体量:62kg。
主诉:全身皮肤瘙痒20年。
现病史:20年来,患者皮肤瘙痒,皮损散布于全身,并于近期加重。14d前因扁桃体发炎,经输液治疗后全身皮肤发痒伴出红斑。平素食欲正常,便秘,晨起腰酸,常胸痛、多梦;月经周期26d,行经6d,量可,色暗红,有血块,痛经。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子宫肌瘤病史(已手术)。父母均有银屑病病史。体貌:体胖面暗。查体:腹部充实,脐毛黑浓;舌红、苔腻。
诊断:银屑病;
辨证:瘀热在里;
治法:发汗,通便,活血;
方药:防风通圣散
处方:生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5g,荆芥15g,防风15g,连翘30g,制大黄10g,芒硝10g,黄芩10g,栀子10g,苍术15g,滑石15g,赤芍15g,川芎10g,桔梗10g,薄荷5g。
10剂。每日1剂(症状减轻后每日半剂),水煎服。
二诊(4月18日):大便偏稀,睡眠改善,扁桃体无肿大。原方续服(1/2服法)。
三诊(5月16日):大便正常,体质量下降至60kg;皮损变薄,遇热皮肤痒、红斑;扁桃体Ⅰ度肿大。原方加当归10g。
三诊后,患者不能及时复诊,自行按三诊方药间断服用。
四诊(年5月6日):皮疹集中在四肢及背部,腹部充实,脐毛黑浓。上方加生麻黄5g、苍术5g、生姜20g,芒硝减为5g。制大黄改为生大黄,赤芍改为白芍10g。15剂。
五诊(8月17日):服上方至今,药后皮损改善明显,皮损变薄,感觉较干。月经量较少,头皮出现脱屑。
上方续服20剂。
按语:
患者体胖、壮实、面暗,腹部充实,有脐毛且毛发黑浓,皮肤干燥、脱屑、色红。此为防风通圣散体质,有瘀热在里,治宜发汗通便、清热活血。
银屑病本属慢性难治皮肤病,病势缠绵,极易复发。患者经两年余体质调理,疗效明显,不但皮损好转,体质量也下降,且无其他不适,突显方人相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吴维曜.黄煌运用防风通圣散的临床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
病案二:
患者,女,20岁,年7月15日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1年余。
曾经西医多方治疗,病情缠绵难愈。就诊时见面部痤疮密布,疮尖夹有小脓疮,刺痒难忍,小便赤涩,痛苦难言,舌苔薄黄,脉弦滑数。
辨证:内热炽盛,邪热充斥三焦,肺胃之火上攻头面。
治则:清肺泻胃,祛热消火。
处方:荆芥9g,薄荷6g(后下),防风9g,麻黄6g,当归15g,川芎12g,白芍15g,炒白术12g,黄芩片15g,栀子12g,连翘15g,酒大黄9g,芒硝6g(后下),石膏30g(先煎),滑石15g,桔梗9g,甘草片6g,金银花9g,盐泽泻15g
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5剂后,小便已基本正常,面部痤疮症状减轻。
原方续服10剂,面部痤疮全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按语:面部痤疮,多见于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损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有自限性,皮损多形,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后,大多痊愈或减轻。以往痤疮被认为是皮脂腺疾病,实质上其损害包括毛囊、皮脂腺及表皮。
该病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病因多为肺胃热盛,邪热充斥三焦,且邪热之火上攻头面而成。治则:清热去火,宣肺泻胃。此方加金银花加强清热去火之力;加盐泽泻既可治疗小便赤涩的症状,又能通过利小便使邪热祛除。
来源:杨世雷.防风通圣散临床新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
病案三:
女性,82岁。年11月2日
初诊:因“皮肤湿疹1月余”入院。患者表情痛苦,体型羸瘦,1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现可见皮损处有粟粒大小的丘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处可见渗出及小糜烂面,痒痛难忍,以四肢、臀部为甚,患者腹部明显膨隆,触诊有明显抵抗感,无压痛,口气重,口干、口苦,饮水多,纳差,眠差,二便尚调,舌红苔黄,脉细滑,舌下静脉迂曲。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辨病:湿疮;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
处方:生麻黄9g,荆芥9g,防风9g,薄荷9g,生大黄5g,生石膏30g,白芍15g,滑石30g,白蔻仁15g,甘草9g,厚朴15g,赤芍12g,桃仁12g,白术12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年11月9日二诊:服药7剂后患者诉服药期间出现大便稀薄,且次数增多,感腹满症状减轻,痒痛感明显减轻,见皮损处颜色变暗,破溃面有结痂,效不更方,继服6剂。
年11月15日三诊:服药6剂后患者诉痒痛消失,皮损处肤色基本正常,溃破部位已愈合,上述症状消失,饮食正常,纳眠可,二便正常。按原方再服7剂,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中医理论认为,皮肤湿疹之瘙痒等症状只是表象,是由机体内燥热潮湿引起的血瘀生风、血热所致,治则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健脾养血为要。
根据皮损的颜色及患者口干、苦,饮水多,腹部胀满,舌苔脉象等症状,可知其病机为湿热蕴结,故选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在原方基础上减川芎、当归、芍药、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栀子、生姜,加白蔻仁15g、厚朴15g、赤芍12g、桃仁12g。
白蔻仁善行中上二焦湿浊阻滞,多用于脾胃虚寒,湿困脾阳以及湿温等,故加用白豆蔻增强清热祛湿之力。患者有明显的淤血征象,加赤芍、桃仁加强凉血活血之功,白术健脾祛湿,厚朴下气宽中,使脾旺胜湿,气机畅达,诸药合用表里兼顾,标本兼治,调养营卫气血而达到充肌肤、肥腠理之效,故治疗效果良好。
二诊时患者病情好转,但大便稀薄,分析其原因认为是机体从里排毒的一种方式,故不减大黄量,原方继服。三诊时患者诸症明显好转,嘱继服7剂巩固疗效。
来源:高霞等.防风通圣散临床验案四例[J].现代医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