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招饭后一片醋泡生姜
对于老年朋友而言,吃好、睡好,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强。不过,很多老年人发现自己对食物没了兴趣:同样一道菜,儿女们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一点食欲也没有,就算吃了饭,也常常觉得不消化、腹胀、爱打嗝。
医院就诊,让医生帮着诊断治疗外,大家还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来调理。在这里介绍一首我用了二十几年的小方:醋泡生姜。生姜有温胃的功效,还可止呕祛痰。老年人上岁数后胃肠偏弱,消化能力也变低了,有的时候容易出现腹胀、呃逆、打嗝,这时候吃点姜可以和胃、祛湿、化痰。醋是活血的,还可以防止生姜过辣,口感较好。而且醋和糖的混合,在中医上有句话叫“酸甘化阴”,可以润燥。我每天吃点醋泡生姜,食欲旺盛,免疫力增强,感冒也少了。
《药性类明》记载:“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能促进胃液分泌和肠道蠕动,起到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鲜姜、山西(镇江)米醋、糖适量。
鲜姜连皮切薄片后放入坛子或瓶子中,倒入米醋(米醋一定要盖过姜片),放入糖,密封3天。
每天早饭后吃1~2片。
适合脾胃虚寒,吃完胃胀、打嗝,或有胆石症的人群。
★如果你胃酸过多,就不要用醋泡生姜了,可以把生姜切成细丝或姜末后再食用。
咱们民间就有“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早晨起床后嚼食少量生姜对老人养护脾胃、提高食欲很有益处。从历史上来看,食生姜的习俗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吃生姜的习惯,在《论语》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意思是说孔老夫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生姜,而且食用时并不贪多。孔子享年73岁,在春秋时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可以说是非常长寿了。我认为孔子的长寿跟他“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有关。宋代的《东坡杂记》中也记载了一个故事,杭州钱塘净慈寺有位老和尚,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面如幼童,“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
我原来脾胃功能不好,稍吃多点或吃了不消化的就容易胃脘胀痛,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容易犯胃病。后来,我就试着服用醋姜进行调治,第一次吃觉得这东西又辣又酸,所以就着馒头吃了3片。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很少出现饥饿感的我居然觉得很饿,感觉到胃的动力了。另外,我原来排便很不规律,两三天才排一次,总觉得要吃很多东西把肠道塞满了才会排便。但吃了一段醋姜后,大便也逐渐正常了。如今我已坚持服用醋姜40多年,每天早晨都有便意。
怎么吃姜也大有学问。因为姜性温,适量食姜能够刺激消化功能,吃得太多则会引起胃热。姜的特性是发散、生发,所以早上吃姜最好,让沉睡了一个晚上的阳气重新开始活跃,能让您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精神焕发,充满活力。一年四季中,夏天吃姜最好,能够很好地助长阳气。而秋天不适合吃姜,因为秋天是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所以谚语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不过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感冒初起的时候,就可以多吃点姜而不用管季节与时辰。另外要注意,心烦气躁、身体消瘦、高血压,或者经常口干口苦、便秘如球的人应当少吃姜。
总是感觉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后,也常常犯困、身体沉重?大便总也不成形,稍微吃点油腻、凉物就拉肚子?吃了东西不爱消化,有时候还打嗝、泛酸?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阴天下雨腿脚就痛?特别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爱长“痘痘”、湿疹等……
其实这些都是湿邪在作祟!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在这本书中,将会帮你通过食疗、按摩等方法来祛出湿邪,恢复健康。书中特别给出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语言通俗易懂,关键地方更是配有图片提示,即便是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读者也能明明白白。
赞赏